王先慎《韩非子集解》研究
【摘要】:《韩非子集解》是晚清《韩非子》集大成之作,汇集了从先秦至清代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是对前贤研究成果比较全面的总结。本文主要从校勘、注释两个角度切入,分析其校注条目所用方法及内容,并将同时代《韩非子》的校注之作与之对照,来探求《韩非子集解》的校注特色与其在韩学史中的地位与意义。本文第一章设立“清代学风与《韩非子集解》的成书”,内容循序渐进,先是从整个晚清子书整理的风气入手,以明《韩非子集解》的成书背景;然后通过考察王先慎的生平和学术成果,究其作《集解》的原因。笔者主要从王先谦对其学术启发与他自身的学术觉悟两方面分析《集解》成书的原因;最后,探析了《韩非子集解》的编撰体例与版本依据。第二章是《韩非子集解》校勘研究,通过研究其所用校勘方法、所重校勘内容,力图探求其校勘特色,分析其校勘不足。王先慎善于运用他校法和综合校勘法,注重校字、衍、脱等,形成了属于其独有的校勘特色。王氏注重异文材料,为了使校勘结果更精准,在众多材料中,选取有校勘价值的进行文献互证;并且他会依据不同文章的性质与内容,有针对性的选用材料;学术态度严谨,对自己无法解释的内容,留有存疑。而关于其校勘不足,笔者也作了简略地论述。第三章为《韩非子集解》注释研究,与校勘研究一样,主要是分析《集解》中常用注释方法与所重注释内容,来探究其注释特色与不足。笔者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它的注释特色:王氏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以引用他书及古注为主,并在其中间附己见,较前人更为精进;在注释内容方面,有所创见,不仅注字词句义,还对史实典故尤为重视,在注释过程中,不囿于旧说,发明己见,匡正旧误。并对《集解》注释不足略作了说明。第四章是将《韩非子集解》与同时代其他校注本进行对照,主要有两方面的意图:一是从各书体例、引用文献侧重、所用校勘内容与方法、注释内容与方法的侧重方面,表现出每个人校勘注释的倾向;二是通过与其它校注之作的比较,进一步归纳出《韩非子集解》的校注特色。第五章试图探究《韩非子集解》的韩学史意义,主要是从《韩非子集解》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与传承、《韩非子集解》本身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其韩学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