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
【摘要】: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最富有意义的领域之一,它实际上是在博大的人类文化遗产中,
整理出来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并能使之沿此“跑道”发展的部分。学校教育所要达到
的各个层次的目标以及知识、经验、态度、技能等要素均融于其中。
知识与文化是和课程密切相关的范畴,而较之于知识,文化的理想与目标是高远的,
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相一致。为此,提出在人文精神视野下构建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
的命题。
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有效选择和重组是课程设计的实质。它面向未来社会成员
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展现其价值和意义。在课程的逻辑结构的生成中,价值脉络以先
决性条件隐含在其中,并发挥着独到的作用。课程的价值取向的抉择是合规律性和合目
的性相统一的结果,是历史决定性与课程主体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课程的价值取
向由“不得不”的状态不断向具有广阔的选择空间的演进,反映出了课程发展的客观规
律性。课程的价值取向的主体选择性是在偶然性、可能性和非严格决定性的形式下对课
程价值的演进规律的把握。
课程的价值取向的主体选择性受制于课程目标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现代课程理
论认为,知识(学科)、教师、儿童、社会四者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课程生成的基础应
是多样化的,它包含有最为丰富的价值要素。作为完整的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的
理性价值取向与非理性价值取向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与学习何种学科知识并无必然的关联性,关键是它需要以人
作为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出发点、归宿去体察、感受与个人生活和实践有关的各种
事物的文化要义。通过人文精神的批判本性,为课程建设提供价值导向。作为特殊的文
化现象,课程具有双层结构,对此,需要学习主体从目的、需要、动机、情感等方面仔
细感悟。根据“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现代课程应是需要“体察涵泳”的文化。现代
课程开发须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来审视对经验、知识、教材与教具的开发。
完整、合理的课程价值结构应是理性价值与非理性价值的统一体,构成课程的各种
要素是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动态地取得相对平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专家型的课程设计
目标逐渐暴露出了它的不足。我们认为,纯粹的、“无涉”的知识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当
它经过一定的课程主体被纳入到课程之中后,它就更不可能是中立和“无涉”的,现代
课程内容应以完整统一性为旨趣,以揭示完整统一的世界图景。
各种课程形式的运用及效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任何一种偏激的课程形式都不能达
到最优化的目的,都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习主体在课程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客观、准确地把握学习主体的本质特征对于认识学习活动并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活动
设计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对于学习过程,要以合乎人性的法则来设计,使之成为生成
及展现学习主体的主体性的过程。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
现代课程设计应是一种完整、统一的过程,使课程活动的参与者都能在课程活动中
融入全部的精神活动.从现代发展观出发,对于学习结果的评说应以综合指标为尺度,
既要看到由课程活动所带来的外显的变化,也要看到由其带来的内隐的变化;既要看到
由此带来的行为的,交化,也要看到由雌带来的赣神的变化~无诊何种类型的床程,其结-
果及影响面都不仅限于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而且涉及到学生在能力、情感、态度、
品德或人格诸方面的发展.
一定的课程产生于一定的时代需要,应在确地表达出现代文化价值现,使之更好地
与时代精神相一致.可以说,一定的文化价值观是对一定阶段内社会活动进行评价的前
提,具有首位的重要性.传统课程以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关注的是作为客
体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教学主体本身,它在多方面显现出来的与课程的本质旨趣相异的
缺陷使之必然会被一种更好的文化价值观所取代.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现应是人
格和谐发展论.据此,现代课程在价值取向上要合乎这种文化价值观.
人文精神的要旨是在任何发展中,都要“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基本动
力只能在人本身,决不能以“物”的尺度取代。人”的尺度.为此,要培养学生的价值
体验能力,以仗其能迅捷有效地“还原”人类的认识过程.无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
是自然科学,都在塑遣和培养人文精神中具有独到的功用,不能重此轻披.课程应当准
确地以集约的方式反映出人类已有的精神刘匕财富,使其成为学生连接客观世界和人类
。_.。。______已#文佃J斑9个_.从而也盔为支抉烈H口佣依&迅捷在力放办量。庞逞f经生黍.__;____.
就成为超个体的客观力量在在于社会及其历史活动之中,维系着社会和历史.文化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