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教师成长研究

赵昌木  
【摘要】: 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教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和人本的事业。做什么样的教师,深深地根植于他是什么样的人、过着或曾经过着什么样的教学生活。新手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教学品质和行为是核心内容,教学专长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核心要素。教师成长的追求表现在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技能等方面。教师信念在教师职业品质中居于核心位置,统摄着教师的其他方面品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教师信念系统具有整合性、反思性、有效性、开放性等特征。实现教师顺利成长和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是转变教师不合理信念。信念重大而积极的转变是经历一段时间的生存挑战,但在支挣性的环境中,与那些追求个人和专业成长的人共同获得的“副产品”。它发生在教师尽职尽责、持续不断地努力工作之中,发生在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成长过程之中.并有选择地回应着家庭和工作中无法预测的、动态的环境。在教师拥有的各类知识中,最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实践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究而获得的、与教学情境密切联系的教学经验,是解决所处情境问题的功能性知识,并集中体现了课堂情境中教师决策和行为的本质,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互动性特征。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师灵活地解决复杂情境中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实践智慧。专家型教师具有一套管理课堂、掌握教学节奏、使师生活动从一个环节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熟练行为技能。教师的信念、知识或理论已作为一种习惯、自动化的行为积淀在他身上,运行在他的实践中。 教师成长受到许多外部因素影响,也受到教师自身内在心理因素制约。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无法预测的偶然事件等环境因素,但对教师成长而言,国家教育政策、学校管理、教师文化、学校氛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它为教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关怀,是教师成长的外部条件。就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而言,教师的认知能力、职业道德、需要和动机、自我分析和评价等因素对教师成长影响较大。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教师发展成长的直接与现实力量,是教师发展成长的根本动力。调控和优化教师的发展环境,是实现教师顺利成长的外部保障。 —般说来,教师成长大致经历预备阶段、适应阶段、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停滞和退缩阶段、持续成长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反映出教师不同的教学品质和行为特征。就专业理想和信念而言,教师从预备阶段富有理想和抱负到从教后现实的冲击和理想的破灭,逐步适应和迅速发展而确立专业信念,并克服停滞与退缩阶段表现出的职业理想动摇和成长 赶昌木:教师成长研究 动机低落,通过教师信念的反思与重建,追求持续成长。就专业知识和智慧来说,教师从 预备阶段理钱蛛口识的拥有、实践知识的魔乏,到从教后实路沙口识和智慧渐进丰富,并随着 专业知识和智慧发展缓漫而步入高原期,通过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持施,实现知识与智慧的 持续增长.就教师的角色行为来说,从预备阶段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向从教后多重的教师角 色,逐步承担起管理者、激发者、交流者、组织者、咨询者等角色,并克服高原期出现的 部分专业角色模糊和丧失现象,对角色行为瑙日于不时调整,最终承担起反思者和研究者等 角色。教师成长阶段理论,既是对大多数毒划币发展历程的客叫苗述,又蕴含着教师成长道 路的理想探求。实际上教师成长过程是渐进的,阶段之间的分野并不是严格、清晰的边界, 阶段之内的稳定也是牙目对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掩饰着人类发展的才书秘与庄严.对妇叼可阶 段理论都必须保持谨慎态度。 教师发展是尸一个持续不断的主洲呈,但不是尸个自然的成长过程,需要适时而有效的教 育模式和策略予以保障。实现教师终身持续发展,重要的是建立从教师培养到职后继续教 育一体化的体系,构建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教育模式。从世界教师教育理念和实践看,大 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中小学为本的教师培习!!、微格教学模式和师 徒教育模式,在教师成长过程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教育模式的目标和内容、理念或 理钱到阮没、运作和实施状况、成效及其对教师的影响和作用虽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 促进了教师成长,是教师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胜教师评价、李畔小胜教学反思与合作 的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策略,能够使教师对自己的信念、知识和教学行为有更 多的自我意识,并通过专业的再认识和不断探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走向, 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和理胜自觉,从而摆朋沙卜在无形有形的束缚,始终保持声种动态、开 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艳梅;;教师教育课程建构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5期
2 曲铁华,李娟;中日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3年10期
3 郭志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滕明兰;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4年10期
5 郭志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变迁与教师专业化[J];学科教育;2004年05期
6 黄正夫;为新课程塑造高素质的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7 谢安邦;教师教育转型时期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J];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8 付高勤;教师教育:专业化及其课程改革[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管培俊;;积极进取 锐意创新 推动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2005年度全国教师教育会议工作报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5期
10 ;“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征集、遴选、推荐活动”表彰大会暨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网站开通仪式在京隆重举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5期
11 万明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7期
12 束仁龙;略论教师专业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13 潘光文,李海燕;试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能力培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14 荀渊;谢安邦;;教师教育课程的变革历程与制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15 沙显杰;李德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反思与重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16 张西方;;基于“新课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7 李大圣;;教师的专业性向与优质教学[J];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18 黄赐英;关于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中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9 钟启泉;胡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1期
20 岳刚德;;中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变革及问题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改革教师教育模式 培养专业化教师教育人才[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2 ;从平凡到卓越——努力做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培训[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娜达莎(Tyuryukhanova Natalia);中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赛;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竑波;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腾飞;社会变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师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宝娜;综合性大学服务教师教育的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2 陈雪;教师教育课程现状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饶武;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聂志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鲍文丽;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雅瑾;中美两国教师教育课程比较[D];苏州大学;2007年
7 丁艳平;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婧;印度教师教育课程计划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美君;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云环;教师关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滢;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记者 符德新;促进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享[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王建磐;教师教育呼唤开放式[N];文汇报;2005年
4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吴良仁;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茂;“速成教师”成功的秘密[N];中国教师报;2008年
6 记者 赵小雅;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成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明华花懿隽;美国的教师教育缺了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杜悦;了解教师新需求 践行师培新理念[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康丽;让更多好教师脱颖而出[N];中国教师报;2013年
10 陈德喜;培养人民满意的教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