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河西地区位于甘肃西部,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河西地区人地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本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沙漠化加剧,土地盐渍化蔓延,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和水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草场退化、植被萎缩,森林大量被砍伐。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使生态系统结构趋于单一,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态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自然灾害不断加剧,从而使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呈现出由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发生,除了河西地区自然条件因素外,从经济学观点来看,主要是环境资源产权不明晰。
水资源是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西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生态用水大量被挤占,植被因水分不足而衰败。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唯一有效途径,缩减耗水量大的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大量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通过对河西地区目前水资源利用模式的分析,与以色列水资源利用作比较,发现,河西水资源短缺并不是总量不够,而是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
为了保护和建设河西地区的生态环境,必须逐步放弃河西作为甘肃商品粮基地的战略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畜业。加强以节水灌溉为主的节水生态农业,积极发展沙产业。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应抓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强荒漠区治理、处理好三大河流上下游用水问题,并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生态化建设。要强化通过经济手段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