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河西地区水资源配置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柳建平  
【摘要】: 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甘肃河西地区属西北干旱区的内陆河流域,这一问题显得突出而典型。 目前,河西内陆河流域年缺水量平均达6——8亿立方米,考虑到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推进等因素,未来15年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持续存在。水资源短缺将严重影响到区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因缺水导致的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沙丘活化、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特别是黑河、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退化严重,已成为中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水资源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根本原因除水资源供给约束外,主要是由于现行的一系列水资源配置制度存在问题,难以对节约用水和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如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清,水资源价格制度存在缺陷,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水资源供给约束条件下,要实现水资源配置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关键在于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的以水资源配置制度为核心的总需求管理制度。 水资源的特殊性和水资源价值的多重性决定了水资源配置制度的复杂性。本论文认为缓解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水资源配置制度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实行可交易水权制度,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功能,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采取涵盖生态环境价值的水资源定价制度,使价格既能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成本,又能反映水资源所具有的生态环境价值;实施流域统一管理制度,保证水资源在区域间的公平分配,确保最低限度的生态用水,以节水为核心,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志松;王慧敏;仇蕾;陈军飞;;流域水资源配置中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6期
2 王世江;;新疆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配置研究[J];水利经济;2006年02期
3 李良;;试论制度绩效与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06期
4 何逢标;;基于AHP与TOPSI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5 任群艳;任冬梅;任寒英;;浅议宏观经济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6 董长青;马胜旗;衣起超;刘万金;;鸡东灌区水资源配置概述[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7期
7 陈梦玉,宋怀兴,翟国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水资源配置”[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8年01期
8 郑应明;;保障生态环境的用水管理措施[J];致富天地;2001年04期
9 郭天山;凉州区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年06期
10 李力;沈冰;;太原市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1 方俊伟;刘银;;实物期权在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07期
12 方金德;;建立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再利用研究体系的积极意义[J];海峡科学;2010年06期
13 贺震川;;《水资源经济学》评述[J];水利经济;2010年04期
14 王丹;;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水资源管理问题[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02期
15 王彦梅;李佳民;;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科技信息;2006年06期
16 于长剑;;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J];内蒙古水利;2008年01期
17 曹雪;;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权交易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8期
18 林锦良;;浅析水资源置机制的利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7期
19 张颖;方正;;渭南东雷二期抽黄水资源配置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1期
20 于义彬;;水资源配置的内涵与关键环节探讨[J];水利经济;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瑛婴;王旭强;;“十一五”期间湖州市水资源配置问题初探[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2 林伟东;;晋江流域及其沿海供水区水资源和用水现状浅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3 宋士臻;王星茹;杨国生;杨慧丽;朱明杰;;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看唐钢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符传君;;海南省水资源配置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模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5 游进军;甘泓;;新形势下的水资源配置研究思路[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6 黄显峰;方国华;;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水资源配置效果综合评价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尤爱菊;韩曾萃;;河口淡水资源利用的制约及对策[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文群;;福建省水资源配置与承载能力分析[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舒诗湖;刘德钊;袁一星;;中长期用水量预测在城市水资源配置中的应用[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有;;尼尔基水利枢纽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升;中国水资源配置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夏建国;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济干;区域水资源配置及水资源系统的和谐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赵建世;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5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粟晓玲;石羊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邓洁;威海市生态用水及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石丽忠;辽宁省农业水资源评价与优化配置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9 曾群;汉江中下游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夏忠;考虑冲突、补偿和风险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建平;河西地区水资源配置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景海;基于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杨金玲;深圳市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时留海;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水资源配置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曹丽军;杭州市农业用水与水资源配置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朱百毅;漓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华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水资源配置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邓颖;水资源保护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齐文;论我国初始水权配置中区域政府协商机制的建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万丽丽;我国水权配置体制改革及农业水权的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弥勒报社 杨占光;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N];红河日报;2010年
2 本报评论员;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N];经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林琳;从根本上改变陕西水资源配置格局[N];陕西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路强;水资源配置的“泉州经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记者 赵玉伟;地区水资源配置格局将重新调整[N];哈密日报(汉);2010年
6 记者 周科;全国政协调研组来我区调研水资源配置利用情况[N];喀什日报(汉);2011年
7 记者 沈旭;副省长陈海波考察水资源配置工程[N];锦州日报;2008年
8 易云飞 肖长伟;我区水资源配置迈向科学化[N];西藏日报;2002年
9 黄设;黑河水资源配置和生态需水研究取得突破[N];黄河报;2010年
10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 局长 常崇信;做好水资源配置 优先发展民生水利[N];宝鸡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