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水资源配置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甘肃河西地区属西北干旱区的内陆河流域,这一问题显得突出而典型。
目前,河西内陆河流域年缺水量平均达6——8亿立方米,考虑到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推进等因素,未来15年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持续存在。水资源短缺将严重影响到区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因缺水导致的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沙丘活化、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特别是黑河、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退化严重,已成为中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水资源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根本原因除水资源供给约束外,主要是由于现行的一系列水资源配置制度存在问题,难以对节约用水和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如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清,水资源价格制度存在缺陷,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水资源供给约束条件下,要实现水资源配置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关键在于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的以水资源配置制度为核心的总需求管理制度。
水资源的特殊性和水资源价值的多重性决定了水资源配置制度的复杂性。本论文认为缓解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水资源配置制度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实行可交易水权制度,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功能,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采取涵盖生态环境价值的水资源定价制度,使价格既能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成本,又能反映水资源所具有的生态环境价值;实施流域统一管理制度,保证水资源在区域间的公平分配,确保最低限度的生态用水,以节水为核心,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