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本科院校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摘要】:我国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促进了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培养模式成为高师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模式和高师本科院校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嬗变作了梳理,概括了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演变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历史溯源进行成因分析,结合教师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优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基本对策。这项研究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以及开展此项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对“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模式从“定向型”到“非定向型”到“混合型”又恢复到“定向型”又走向“混合型”的变迁过程,论者将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划分为抄袭改造日本的师资培养模式、照搬推行美国的师资培养模式、借鉴学习苏联的师资培养模式、调整优化单一定向的师资培养模式和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等五个发展阶段,并以百年老校西北师范大学为例对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演变的基本特征,即从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发展、培养目标趋于高标准和全面性、课程体系的调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教学运行机制更为科学合理等。第三部分论者对我国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中高师本科院校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及“3+1”、“2+2”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状况进行了考察分析。
在全面回顾和总结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发展变革的基础上,第四部分论者概括了现行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如培养目标缺少多样性、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低、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和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然后从师范教育专业性的争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历史成因分析。最后在第五部分论者结合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优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即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教师为改革的核心目标、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改革的导向、将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作为改革的基本途径、实行科学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改革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