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酬唱集》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对《西昆酬唱集》的成书、诗作者、特点、价值与影响以及宋代文人对李商隐的接受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西昆酬唱集》的成书问题。
首先,从宋初的文化背景和文学背景入手,分析了《西昆酬唱集》出现的主要原因。
其次,对《西昆酬唱集》的成书经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索,分析了“西昆体”诗人与《册府元龟》编纂之间的关系和《西昆酬唱集》的编者问题,考辨了《西昆酬唱集》的成书时间。关于《西昆酬唱集》的成书时间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有景德四年(1007年)、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秋、大中祥符三年(1010)前后等四种说法。本文通过对史书记载和《西昆酬唱集》诗作内容以及杨亿其它创作的具体考察,认为《西昆酬唱集》诗歌创作应开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的秋天,结束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的秋天。即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的秋天,《西昆酬唱集》已经大体集结而成。此外,还阐明了《西昆酬唱集》七十个诗题的大致创作时间,尤其对历来有争议的《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一诗的创作时间进行了考辨,认为其作于景德三年(1006)六月至景德四年(1007)十月之间。
再次,从刻本、抄本和注本入手论述了《西昆酬唱集》的版本及其源流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西昆酬唱集》的诗作者问题。
首先,对《西昆酬唱集》的作者人数、《代意》诗题下最后两首诗的作者、《初秋属疾》诗题下第一首诗的作者、《送客不及》诗题下的第一首诗的作者和“名秉不着姓”者是谁等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述疑与辨析。得出《西昆酬唱集》的作者人数应为十八人、刘筠作《初秋属疾》诗题下第一首诗应较为可信、《送客不及》诗题下的第一首诗作者不是杨亿而是刘筠、“名秉不着姓”者应为张秉等结论。
其次,对《西昆酬唱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著述进行了逐一考述,并通过列表统计的简明形式直观地呈现了《西昆酬唱集》诗人在景德二年(1005年)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之间的唱和活动,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西昆酬唱集》的特点问题。
首先,论述了《西昆酬唱集》的体例特点。认为杨亿编纂《西昆酬唱集》时,除第一个诗题《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外,其余都是按照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的,而每个诗题下的诗作又是按照首唱诗和和诗的先后顺序编排的。
其次,从选诗标准和诗作特点入手,论述了《西昆酬唱集》的选诗特点。《西昆酬唱集》主要有三个选诗标准:其一,从背景上看,收录了杨亿与同僚在秘阁修《册府元龟》时的酬唱、应答之作;其二,从时间上看,收录了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三,从性质上看,《西昆酬唱集》是一部唱和诗集,收录的全部都是唱和诗。在本文中着重论述了第三个标准,探讨了《西昆酬唱集》中唱和诗主要特点。接着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西昆酬唱集》所选诗作的特点。在内容上主要探讨了咏史诗的讽喻托怨、述怀诗的感事抒怀、咏物诗的托物言志、言情诗的比兴寄托等特点;在艺术上主要探讨了《西昆酬唱集》诗作的宗李商隐、重唐彦谦、讲求用事、用典繁富、精工格律、组织精致、词采华美、语言富丽等特点。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了《西昆酬唱集》的价值与影响。
首先,从《西昆酬唱集》的文学价值入手探讨了《西昆酬唱集》对宋代文学所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文学价值:其一,形成了前后期“西昆体”,对宋代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二,对宋代文学尤其是北宋文坛上的几位大家产生过较大影响;其三,在“唐音”向“宋调”的转化中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
其次,从《西昆酬唱集》的文献学价值入手探讨了《西昆酬唱集》在校勘学和辑佚学以及唱和集的编纂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五部分主要从《西昆酬唱集》来看宋代文人对李商隐的接受问题。
首先,从题材、用典、修辞和意境四个方面论述了《西昆酬唱集》对李商隐的学习和借鉴情况。
其次,分别论述了宋诗和宋词对李商隐的接受情况。其一,李商隐诗作立意的深沉,用典的精妙,格律的工整,对偶的工切,对宋诗特点与风格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宋诗是在对李商隐的接受过程中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其二,李商隐的绮艳诗作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形式技巧上都对宋代的婉约词产生了很大影响。宋代婉约词在题材和意象的选择、含蓄隽永的抒情方式、朦胧意境的营造、感伤情调、独特的构思方式、跳跃的结构布局、清丽柔婉的语言等多方面都对李商隐的诗作进行了学习与借鉴。
再次,探讨了《西昆酬唱集》在宋人接受李商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首开宋人学习和借鉴李商隐的风气,提升了宋代文人对李商隐的兴趣;其二,对李商隐的全方位接受和推崇,为宋人学习李商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三,接受李商隐时所暴露出的缺点,为宋人学习李商隐提供了参照。总之,《西昆酬唱集》既在宋人对李商隐的接受过程中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又在前人对李商隐接受的基础上摸索出自己的学习和借鉴李商隐之路,并对后来文人学习和借鉴李商隐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论文运用了文献考证法、理论分析法、比较法和统计学的方法,对《西昆酬唱集》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研究。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考辨《西昆酬唱集》选诗的时间跨度与《西昆酬唱集》的成书时间问题。
2、分析《西昆酬唱集》十八位诗人在《西昆酬唱集》成书期间的唱和活动。
3、对《西昆酬唱集》的编排体例、选诗标准等进行了考察,揭示其价值。
4、在分析《西昆酬唱集》诗作的体裁特点时,发现《西昆酬唱集》中所收诗作大部分是律诗。由此可见,在诗体方面,《西昆酬唱集》在学习和借鉴李商隐的同时,也受到了杜甫律诗创作的影响,对于开启宋代学杜、尊杜风气具有一定的作用。
5、从校勘学、辑佚学以及文献编纂体裁等方面切入,揭示出《西昆酬唱集》的文献学价值。
6、对于《西昆酬唱集》在宋人接受李商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了考察,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