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

王雪梅  
【摘要】: 材料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决定了时代的变迁,推进了人类的进步。一直以来,在各种材料当中,多孔材料由于具有空旷的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而有序介孔材料作为多孔材料的一大类,是近十几年来合成的新材料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与原有的微孔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孔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壁厚以及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因而一经诞生,介孔材料科学就成为国际上跨化学、物理、材料等多学科的热点前沿领域之一。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在固相萃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无溶剂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灵敏、便于自动化和易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高效分离分析技术联用等优点,一经问世就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SPME技术在与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CE)等分析仪器联用后可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和生物样品分析以及食品、药物各种复杂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测定。 萃取纤维涂层是SPME的核心部位,也是影响萃取的重要因素,至今商品化的聚合物萃取头基本能够满足萃取的要求,但这些萃取头存在着萃取头易碎、热稳定性不理想、选择性低和与有机溶剂接触溶胀的缺点,为了改善萃取效果、扩大样品适用范围和延长萃取头的使用寿命,稳定性更好、选择性更强涂层新材料及机械强度高的萃取头的研制就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介孔材料,包括苯基官能化的SBA-15、HOM-2和HOM-5及不同烷基(甲基、丙基、辛基)官能化的SBA-15,并尝试将这些材料用作SPME纤维涂层,应用SPME/HPLC联用技术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八种多环芳烃(PAHs)。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内容: 第一章:文献综述系统地介绍了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改性、应用以及有序介孔材料的表征方法,然后介绍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涂层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采用直接合成法制备了苯基改性介孔分子筛Ph-SBA-15,并用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衍射(SAXRD)、热重分析(TGA)、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第三章:采用直接合成法合成了不同烷基官能化的SBA-15介孔材料(M-SBA-15、P-SBA-15和O-SBA-15),并用FTIR、SAXRD、TGA、TEM、SEM和氮气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第四章:采用快速合成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的苯基改性介孔分子筛Ph-HOM-2和Ph-HOM-5,并用FTIR、SAXRD、TGA、TEM、SEM和氮气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第五章:以Ph-SBA-15复合介孔材料作SPME新型涂层,采用创新的萃取头和萃取操作步骤,将SPME与HPLC联用,测定了不同水样中的萘、菲、蒽、荧蒽的含量。在对萃取时间、解吸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率、离子强度等SPME条件优化的同时考察了方法的重现性、线性范围及检出限,该法对环境水样的分析获得了满意结果。 第六章:以不同烷基官能化的(M-SBA-15、P-SBA-15和O-SBA-15)复合介孔材料作SPME新型涂层,采用创新的萃取头和萃取操作步骤,将SPME与HPLC联用,测定了不同水样中的苊、芴、芘、苯并[a]芘的含量。在对萃取时间、解吸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率、离子强度等SPME条件优化的同时考察了方法的重现性、线性范围及检出限,该法对环境水样的分析获得了满意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浩;周正发;徐卫兵;;导热塑料用氧化铝的表面改性[J];塑料制造;2011年06期
2 李新艳;秦志宏;;活性炭纤维的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1年04期
3 孙建华;刘金龙;王庆良;吴高峰;;医用316L不锈钢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9期
4 王春凤;周国伟;王熙梁;;聚乙二醇模板剂制备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11期
5 袁飞;;超滤膜改性国内外研究状况[J];广州化工;2011年12期
6 徐洁;;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塑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J];塑料包装;2011年03期
7 赵苏;左明贺;王倩;;改性超细氧化铝对抛光磨料耐磨性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张育民;仲剑初;王洪志;;硬脂酸钠改性白硼钙石的水热合成及表面改性[J];硅酸盐通报;2011年03期
9 阴强;辛建华;;Fenton/UV法对碳纳米管表面修饰的研究[J];纳米科技;2011年03期
10 张怀法;赵朝勇;朱向东;范红松;张兴栋;;多孔钛表面改性对其蛋白质吸附行为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8期
11 顾爱军;;介孔材料SBA-15的功能修饰及其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2 徐金鑫;刘伟;;表面改性对氮化硅粉体及其涂层影响的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3 梁亚平;李永华;叶南飚;;胶粉/热塑性树脂共混技术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11年07期
14 张莹;钱家盛;章于川;;改性纳米氮化硅/EPDM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橡胶工业;2011年09期
15 陈睿超;孙辉;许国志;;PEEK的表面改性和表征[J];中国塑料;2011年05期
16 贾翠;谢志鹏;刘伟;王峰;孙加林;;氧化锆粉体的表面偶联剂改性及注射成型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年03期
17 李隽;;凹凸棒土的有机表面改性[J];广东化工;2011年05期
18 曹雨平;邓阳清;刘亚凯;;改性磁种—活性炭工艺处理油污染深井地下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5期
19 刘燕;贾明君;王静;袁晓玲;张文祥;;有机酸碱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催化应用[J];石油化工;2010年10期
20 李恩红;强西怀;丁志文;庞晓燕;;超微皮革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续)[J];中国皮革;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治军;宋志红;何静;;无机介孔硅材料表面有机改性与其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蒋文娟;韩杰;郭荣;;活性分子修饰SBA-15型介孔材料负载Pt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胡军;金云霞;赵会玲;荆长勇;刘洪来;;介孔材料有序结构递变的有效调控方法——短链醇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关亚风;吴大朋;;表面功能化修饰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多肽萃取中的应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5 种延竹;郝雅娟;李书如;杨恒权;;介孔材料负载纳米金氧化醇直接制备酯[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夏万忠;沈志虹;张昌松;李翠;张勇;;含氟介质中合成高水热介孔材料[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田玉平;刘晓英;吴会灵;杨芃原;;介孔材料在微PDMS芯片固定化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谢遵园;李军平;杨华伟;王峰;彭伟才;赵宁;肖福魁;魏伟;孙予罕;;微/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二硫化碳吸附(CS_2)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国宏;王志刚;徐凛;殷婷婷;王晨欣;;纳米TiO_2/ZnO的表面改性及表征[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10 郑保民;况园珠;王宇;李晓谦;张海文;顾汉卿;赵景丽;;多功能离子束医用材料表面改性装置[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梅;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燕;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金属污染物选择性分离与生物传感中的应用[D];江苏大学;2011年
3 张金昌;纳米介孔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波;介孔材料组装酶蛋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刘福建;高温水热,溶剂热法合成稳定多功能化的介孔材料[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印勇;具有强酸性介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森;多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吴小伟;非手性表面活性剂结构导向法合成螺旋介孔材料及其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彭志坚;载能离子陶瓷刀具表面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邵艳秋;酸碱双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介孔材料固定酶的性质和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田锐;介孔材料MCM-41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梁晓慧;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吸附性能及催化性能[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周;热稳定介孔磷酸铝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5年
5 何天稀;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拆分和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关向宇;具有荧光的介孔材料和高水蒸气稳定的介孔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7年
7 谢亚茹;具有高微孔性介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5年
8 史春风;新型功能性孔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永文;AAO模板法制备一维介孔材料及表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张清辉;超细氧化铁红颜料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江世亮;我介孔材料合成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N];文汇报;2003年
2 罗倩;赵东元:搞科研很累,可我就是喜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邹海魁;碳酸钙表面改性当重视[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记者 周建人;新型无机抗菌剂研发成功[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记者 苏建凤 通讯员 董龙;破解化学建材健康卫生难题[N];首都建设报;2006年
6 记者 宋赜;抗菌剂让建材杀菌[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记者 潘杰;化学建材健康卫生难题破解[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付颖;无机抗菌破解建材健康卫生难题[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许霞 胥颖;金隅技术中心无机抗菌剂产品获良好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6年
10 陈希荣;传统包装材料的纳米改性技术[N];中国包装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