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藏高原及其边缘生态治理问题研究

何佳琛  
【摘要】: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特点、气候状况等因素决定了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极强,加之草场过牧、毁林开荒、围垦湿地、大力发展重工业、超载发展旅游业等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剧了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问题突出。面对日益劣变的生态环境,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治理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探索科学、有效的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恢复其生态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构建了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静态角度剖析了导致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及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内6省的生态环境脆弱程度,从动态角度客观证明了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环境脆弱性逐步加深的趋势,科学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经济困境交织现状。综合考量,提出以低碳化战略修复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环境,通过增加碳汇、提高能效、提升效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修复当地生态环境。最后,通过对低碳化修复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环境效果预测得出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生态修复能够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互助式提升,最终扩大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区辐射范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苗普,李静,孙垂河;从三北防护林工程看我国生态治理与破坏的相持阶段[J];防护林科技;2005年06期
2 高锡林;;加快防沙治沙进程 构筑北方生态屏障[J];林业经济;2009年01期
3 戴竹秀;;浅谈风景园林设计四大创新理念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4期
4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优化基层社会生态治理刻不容缓[J];领导决策信息;2009年21期
5 沈承诚;;“都市圈”区域生态的府际合作治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杨芳绒,王宾齐,栗燕,金红;黄土沟壑地生态治理规划研究——以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7 蒋高明;我国荒漠化土地为什么越治越多[J];发明与创新;2005年09期
8 李海;马晓燕;马江飞;赵学新;;草原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S2期
9 马金宝;;建设绿色屏障 保护生命之河——乌鞘岭林场开展源头生态治理[J];甘肃林业;2007年04期
10 杜君楠;;西北地区生态退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生态经济;2008年07期
11 邹力行;;开发性金融支持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探讨[J];草业科学;2008年09期
12 陶清荣;;盐池县青山内陆区坝系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J];甘肃农业;2008年10期
13 齐安国;周建;胡国长;姚连芳;胡书燕;芦建国;;河流污染的生态治理研究——以甘肃省藉河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1期
14 张敏洁;王非;周励;;沣河治污减排显成效[J];西部大开发;2009年12期
15 赵子铱;许桂荣;;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11期
16 余敏江;;生态治理中的中央与地方府际间协调: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2期
17 张斌芳;浅谈冯家山灌区水保生态治理方案[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01期
18 刘春生;;相持阶段冷水江市林业发展战略思考[J];湖南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19 杨叶凤;;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20 朱记伟;雒望余;刘建林;;沣河干流生态治理的必要性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梁;;矿区的生态治理[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章梦涛;陈振峰;彭冲;;裸露山体缺口生态治理——深圳市布吉郁南、吉岗采石场边坡整治绿化工程实践[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杜继稳;郭建侠;袁君健;;陕甘宁蒙地区植被生态治理的数值摸拟试验[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周凯归;;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政府生态治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以黔东南凯里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启忠;王育青;刘国荣;赵淑芬;;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中的几个误区[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张润志;梁红斌;林荣华;任立;田长彦;张斌;王大生;;利用棉田边缘苜蓿带实施新疆棉蚜生态治理[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云华;;完善草原生态治理政策 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甘肃调查报告[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孟根;张信;郭文祥;;关于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与畜牧业经营模式的优化[A];生态环境与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欧晓红;易传辉;杨曾实;杨红明;;云南主要病虫害及其生态治理、生物农药科研与产业化状况[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孙启忠;;华北农牧交错区生态治理中的几个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合军;三峡库区和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及经济敏感性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荀丽丽;“失序”的自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姚茂华;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伟;转型期中国生态安全与治理:基于CAS理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框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高阳;京郊河溪近自然生态评价及其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李晓阁;印染污泥的生态治理[D];东华大学;2009年
7 姚凤銮;多作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魏琦;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生态治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10 孙永强;塔里木河中下游植被受损动因及其恢复重建对策[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月香;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杨同锡;论地方政府区域生态治理的协作[D];苏州大学;2011年
3 任远增;论城乡结合部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苏州大学;2013年
4 王婷;微博舆论传播的生态治理[D];兰州大学;2013年
5 周新玲;沙颍河生态治理思路探讨[D];河海大学;2005年
6 潘逸霄;论生态危机的生成根源与治理路径[D];苏州大学;2013年
7 龙明忠;喀斯特峡谷区生态治理的水土保持效应与土壤侵蚀模型[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8 提力克;转Bt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美洲斑潜蝇的生态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田硕;对北京城市河流生态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张存;广场东沟防洪与生态治理工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荣 梁娟;高原呼唤生态治理专家[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华;生态治理 让“两湖一库”换新颜[N];贵阳日报;2010年
3 聂永清 刘浩军;永丰涌现160多个生态治理大户[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4 吕雪莉;黄河源区越来越旱,生态治理刻不容缓[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记者 朱军备通讯员 俞珠飞 俞波;鄞州生态治理章溪河和金峨溪[N];宁波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陈云芬;新模式为喀斯特山区生态治理提供参考[N];云南日报;2010年
7 李擎;鲁川;科技打造生态新模式[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8 记者 王立忠;辽河干流铁岭段生态治理成果显著[N];铁岭日报;2010年
9 盛小荣 薛玲;经济发展生态治理要双赢[N];兰州日报;2005年
10 郭蕊;五团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60平方公里[N];兵团日报(汉);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