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笔下的城市书写

马静  
【摘要】:本文以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都柏林人》为文本,分析乔伊斯对自己故乡都柏林市的书写,论文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城市空间美学和空间叙事这两个角度来透视城市空间和空间叙事对文本、叙事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柏林人》作为乔伊斯决心告别传统、走上文学实验与革新道路的一个重要开端,它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爱尔兰的复杂感情,他所做的就是把这种社会现实和生活状态揭开于大众面前,他笔尖移动的范围自始至终都是都柏林。然而他的人生却和他的创作理念背道而驰.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梳理评述《都柏林人》的国内译介以及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城市文学和文学中的城市的研究现状,并说明本文对《都柏林人》的研究视角。第二部分,乔伊斯与都柏林的关系。远离都柏林,内心和身体的双重流亡经验为作者沉淀了丰厚的创作素材,同时都柏林也成为乔伊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都柏林人》作为乔伊斯城市书写的典型,凝聚了作者想象,浸透了作者对自己故乡的感受。城市里每个角落的故事,都是他对这个城市的隐喻。第三部分,分析作者从自然环境到城市的空间布局,从天空到大地,从布满各种建筑物的街道到室内的楼梯和家居摆设,全方位构筑的这个叙述空间,透视乔伊斯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从文本中多个空间形态入手,从俯瞰和行走这两个空间实践出发,揭示本文内在主题和人物复杂感情同时提炼出从乔伊斯小说空间化结构模式中产生出来的小说空间叙事关系。第四部分,分析在上述城市镜像下,都柏林人精神世界的异化并聚焦小说主题,阐明乔伊斯在城市书写中透露出的人性关照。第五部分,分析文本结构和主题的统一性,概述《都柏林人》叙事结构的美学意义。第六部分,结语,作家在书写自己城市的时候,与其说传达的是真实的城市不如说是揭示了人类关于自己生存空间、关于自己创造物的种种矛盾和困惑。作者认为,精神缺失不仅是都柏林人的,它反映了复杂混乱的现代社会中,人类所普遍面对的失落感和异化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金光兰;《都柏林人》艺术技巧管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2 袁贤铨;论《都柏林人》的象征艺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李子丹;浅谈《都柏林人》的主题和创作技巧[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石艳;平凡中见天才——评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5 李蓝玉;;《都柏林人》的出版:一位艺术家的执著追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杨洋;;论《都柏林人》中的“精神顿悟”[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章联;;论《都柏林人》的叙事艺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张晓霞,侯小青;达菲先生与“瘫痪”主题的内化——对《痛苦的往事》主人公的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李开;;从《姐妹》看乔伊斯的小说艺术[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周小群;试析《都柏林人》的艺术表现技巧[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1 胡向华;都柏林没有缪斯[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2 郁敏;;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自我流放”意识的萌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5期
13 张宪魁;;向传统告别——试析《都柏林人》的艺术特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4 张宏薇;高度的浓缩 精妙的平凡——《伊芙林》的多重主题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15 王友贵;乔伊斯与鲁迅短篇小说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6 高绍邦;普通而感人至深的玛丽亚——浅论乔伊斯人物塑造的艺术技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7 王文;;浅论《都柏林人》中的主题意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8 王莹;唐鹏;;“本我”的释放——解读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J];作家;2011年04期
19 王虹;詹姆斯·乔伊斯和《阿拉比》[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0 李开;;乔伊斯开篇之作《姐妹》主题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覃琳;;论乔伊斯对“bloody”一词的象征性改写[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清荣;;《赫索格》的原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孙建光;;《致诺拉:乔伊斯情书》的文体特征及叙事特征研究[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叶辛;;城市和文学的关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8 李侠;;都市书写:现代生存与焦虑的晴雨表(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汉云;;《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语言文体特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吴显友;《尤利西斯》的前景化语言特征[D];河南大学;2005年
5 申富英;民族、文化与性别[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巧慧;论《尤利西斯》中的现代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郭恋东;论中国现代文坛对“意识流”的接受[D];复旦大学;2006年
8 陈豪;变奏与聚合: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美学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邱佳岭;论汤姆·斯托帕德文人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10 冯建明;乔伊斯长篇小说人物的变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静;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笔下的城市书写[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琳琳;论乔伊斯早期“自我”形象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1年
3 周轩;论《都柏林人》的不确定性[D];河北大学;2011年
4 李芙蓉;重复的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史红霞;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过渡仪式视角下的解读[D];山西大学;2012年
6 奚立毅;《都柏林人》中的美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王美娟;《都柏林人》中的艺术手法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8 张璇;《都柏林人》狂欢化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晓璐;论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的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彭珍珠;乔伊斯笔下的女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李维屏;乔伊斯对我们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潘小松;乔伊斯在欧洲的第一个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译者:金隄;一个人的乔伊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文学中对女性的一种“剥夺”[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傅浩;汉译乔伊斯诗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戴从容;从《芬尼根的守灵》的标题谈全书的翻译[N];文艺报;2011年
7 刘晖;没有地图的旅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王友贵;乔伊斯与中国碎片[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缪迅;我国首部研究“乔伊斯”专著问世[N];联合时报;2000年
10 迪文;IBM重组全球服务公司 二号人物乔伊斯辞职[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