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对青引3号莜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研究
【摘要】:世界范围内的土地盐碱化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由于盐渍化土地的面积逐步增加,农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进一步降低。我国是盐渍化土地较多的国家之一,评价盐碱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盐渍土壤作物生产力对国家与地区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裸燕麦是中国传统的饲草两用作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研究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评价燕麦品种的适应性,确定其适合的生态区域;另一方面,也为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选择优良的饲草料品种,为地方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本文选择了青引3号、青莜2号与白燕2号3个品种,评价盐胁迫对裸燕麦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以NaCl溶液为胁迫溶液,设置了7个盐浓度梯度,包括0mmol/L(对照)、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250mmol/L与300mmol/L,测定了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各品种的裸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与离子吸收等方面,结果显示:
(1)盐胁迫对不同品种裸燕麦种子萌发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盐胁迫下裸燕麦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下降,并伴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加剧下降。当盐浓度达到300mmol/L时,裸燕麦种子无法发芽。
(2)盐胁迫下,不同裸燕麦品种叶片细胞中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物质开始增多,表明裸燕麦细胞透性增加,上述3种渗透调节物质在平衡渗透势时起主要作用;裸燕麦细胞中的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伴随盐分胁迫的加剧而增加,在高浓度胁迫时未出现明显下降,但当盐浓度达到150mmol/L后,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的速率降低。
(3)高浓度的盐胁迫促使裸燕麦幼苗细胞中K+的吸收能力降低,Na+/K+比值逐渐升高,这一过程将导致植物缺少必要的矿质元素,不利于裸燕麦幼苗的生长与发育;不同裸燕麦品种的耐盐性存在差异,在本次试验的3个品种中,青引3号莜麦抗盐胁迫作用略强于白燕2号与青莜2号,主要表现在离子选择吸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平衡作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