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第三篇“今正”研究
【摘要】: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字音并揭示本义的字典,是我国语言史上的一部巨著。《说文》面世后,历经千百年的传抄刊刻,几经窜改,谬误渐增。力图还原许书之旧一直是说文学家们的一件大事。其中具有开创之功且影响最大的当属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段氏以“今正”为标志,运用考据学、校勘学等手段,以其所见大徐本为依托,综考小徐本及其他经典文献,一方面大量增删改订《说文》,一方面揭示《说文》之宗旨与体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出版的大徐本《说文》(同治十二年陈昌治刻本)为基准,将其第三篇与《段注》进行比对,共辑录了258条异处,我们称之为段注“今正”,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经过归纳总结,除去附录部分的15条无实质性差异之“今正”,我们将剩余243条“今正”从形式上分为三大类型:正而有注、正而未注、注中含正,分列三章对其进行研究。每章之下,从内容的角度出发,又将“正而有注”和“注中含正”例分为正篆文、正字义、正音读结构、正引文四个方面;将“正而未注”例分为正篆文、正字义、正音读结构、正重文说解四个方面。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展开逐条考辨,有无从考证或心有疑惑之处以“存疑”论之。本文最后一章的“评议”部分,通过对比此三大类的“今正”,总结了段氏“注中含正”的原因有四点:未有确据,信心不足;“可改”而非“必改”;知今本有误,但不知原貌作何;两种看法,暂取其一。最后,简要评价了《说文》第三篇段注“今正”的得失,并提出对段注“今正”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