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第四篇“今正”研究
【摘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自成书至清代乾嘉时期,已流传千余载。期间几经勘定整理,原貌有失。入清以来,小学兴盛,说文学也步入鼎盛期。这一时期的说文学家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说文》的勘谬补缺上,力图还许书之旧。名儒段玉裁是乾嘉时期说文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治《说文》之功力见于《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一书。《段注》增删改订《说文》的工作以“今正”为标志,综合运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知识,综考多版本《说文》及其他文献典籍,一方面勘定《说文》,揭示《说文》宗旨与体例,另一方面阐述个人语言文字观,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文以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出版的大徐本《说文》为参照,将《段注》第四篇与其进行比对,共辑录异处279条,以此作为“今正”研究的对象。又从“今正”类型入手,将279条“今正”材料分为“正而有注”、“正而未注”、“正中含注”三类,分三个章节逐一考辨。每章之下又按照“今正”的内容分为“正正篆”、“正字义”、“正音读结构”、“正引文”、“正重文”等节次进行研究,有无从考证或疑惑之处以“存疑”论处。本文最后一章结合前三章实例对《段注》第四篇“今正”之成就与不足进行了评议,每条评价皆从实例得出,力求客观、中肯,以一隅而感知《段注》之博大精深,感知《段注》留给后人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