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西北四镇“水头”研究
【摘要】:“水头”是明代西北边防体系中一个特有的地理名词,指的是分布在长城附近的湖泊、溪流、井泉等水源。它既是自然景观,也是人文景观,不仅反映了这一时期自然生态尤其是地下水分布与林木的涵养情况,而且反映了不同生计的人群主动适应和改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曲折过程,更反映了历史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领域内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密切关系。论文从区域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利用大量涉及西北的明代史志文献特别是边防舆图,对明代西北四镇的水头尤其是地位突出的百余处重要水头作了全面系统的考证,论述了明朝与沿边蒙古部落围绕水头的斗争,概括了明代西北四镇水头的区域和整体分布规律,分析了水头在明代西北长城防御体系中的军事、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中的作用和意义。论文认为明代西北边防体系由“边镇—卫所—长城—水头”构成,水头是这个军事攻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触角,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和战略地位;水头所在地是明代西北各民族杂居、混居区中的重要地带,是前沿,对明代西北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起到了核心凝聚作用;水头的沧桑巨变是观察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植被尤其草场森林等自然环境演变的一扇非常有价值的窗口。论文创新之处有四:一是选题新,这是学界首次以明代西北地区长城沿线水头为对象的专题性研究;二是材料新,论文采用了大量明代史志文献特别是边防舆图资料,其中有不少是图书馆和科研院所的珍稀藏品;三是方法新,本文以区域历史地理学为主体,辅之以历史文献学和田野考古学方法;四是贡献新,包括明代西北边防体系由“边镇—卫所—长城—水头”构成、明代水头古今变迁是西北气候植被变化的晴雨表、明代西北四镇边外水头分布图等。总之,论文有利于丰富明代西北边疆的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野,对我们了解西北历史发展历程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