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的分子结构特征与煤质及水煤浆浆体各性质间的匹配规律研究
【摘要】:本论文选用了八种变质不同的中国煤和分子结构特征不同的五类共十五种制浆添加剂,系统研究了煤质特征与添加剂分子结构之间的匹配规律。并从中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1.研究了非离子型添加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聚合度与水煤浆的成浆性、流变性及静态稳定性之间的匹配规律。结果发现,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添加剂的聚合度对于八种煤所制得的水煤浆的成浆性、流变性以及静态稳定性均有一定的最佳影响范围,当添加剂的聚合度过高或过低时对水煤浆的各性质均产生不利的影响。
2.研究阴离子型添加剂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的聚合度与水煤浆各性质的匹配规律时发现,高聚合度的PSS添加剂能有效改善各煤种的流变性并能有效提高浆体的静态稳定性。但是聚合度较高的PSS添加剂在煤粒表面吸附量过高时对浆体的流变性不利。
3.研究了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型添加剂(NSF型)与水煤浆各性质的匹配性,发现以多核芳烃为缩聚单体的磺酸盐类添加剂中甲基取代基的引入对煤的成浆性不利,但是有利于浆体向塑性流体转变和静态稳定性的提高;苄基取代基的引入能提高分析基氧含量低的煤种的成浆性,但是其浆体的静态稳定性较差。
4.研究了在使用各类添加剂时,水煤浆的电学性质以及添加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添加剂分子的空间结构、亲水能力和亲油能力的相对大小、以及磺化度与煤的变质程度、孔结构特征等性质具有匹配性。而且该匹配规律对浆体的电学性质和添加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
|
|
|
1 |
吴剑伯;水煤浆技术简介及其应用前景[J];北京纺织;1985年03期 |
2 |
李培芳;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煤浆储运技术研究所简介[J];选煤技术;1994年01期 |
3 |
夏德宏,王世均,高仲龙;水煤浆的非稳定管道输送特性[J];冶金能源;1996年03期 |
4 |
邹德进;发展前景广阔的水煤浆燃烧技术[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年01期 |
5 |
淑云;水煤浆技术推广研讨会召开[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1年03期 |
6 |
丁泽良,李剑峰,邓建新,张德威,员冬玲;水煤浆喷嘴材料的应用研究[J];选煤技术;2002年06期 |
7 |
肖乃友;水煤浆中氮的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8 |
巩学刚;对水煤浆市场发展前景的探讨[J];中国煤炭;2002年03期 |
9 |
傅丛,李英华,孙刚;水煤浆稳定性测定方法的研究和标准制定[J];洁净煤技术;2002年04期 |
10 |
赵光宇,窦文英;水煤浆的管道输送工程[J];中国煤炭;2003年08期 |
11 |
贾玉宝;水煤浆技术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J];陶瓷;2003年05期 |
12 |
陈春华,施承发,陈俊丽;水煤浆在处理淮化废液上的应用及展望[J];洁净煤技术;2004年03期 |
13 |
徐东耀,赵曙光,鲍媛媛,杨巧文,王祖讷;水煤浆燃中固硫技术研究[J];选煤技术;2004年04期 |
14 |
张庆,赵晓琳;水煤浆的流变学属性[J];化学工程;1994年01期 |
15 |
曹欣玉;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燃烧技术研究所简介[J];选煤技术;1994年03期 |
16 |
姚强,范浩杰,曹欣玉,赵翔,周俊虎,岑可法;脱硫型水煤浆燃烧脱硫的机理研究[J];煤炭学报;1996年06期 |
17 |
施国泉;一种新型的洁净燃料──水煤浆[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97年04期 |
18 |
崔强,白玉;水煤浆流经突缩管件阻力特性的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9 |
;八一煤矿矿长宿洪涛在“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煤浆工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上的讲话[J];洁净煤技术;2000年01期 |
20 |
闵凡飞,张明旭,王传金;工业废水水煤浆流变性的研究[J];选煤技术;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