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整地方式下草地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徐坤  
【摘要】:本文以固定样地与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群落多样性分析、种群格局分析、种间联结性分析以及稳定性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整地方式下退化草地植物群落恢复过程中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退化草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干预的途径与效果,为研究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地区植物区系组成较简单,群落类型较少。 (2)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生境的异质性对鱼鳞坑整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影响较大,整地方式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不明显。 (3)生境条件的不同影响了群落的多样性,鱼鳞坑整地的植物群落由于生境的异质性较大,促成了较高的多样性。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由高到底的顺序为:鱼鳞坑整地88542水平沟整地天然封育草地。 (4)随着时间的变化,各样地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受到了不同生境条件的影响。多样性与生物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5)由于生境的不同,主要牧草种群分布格局不同,鱼鳞坑整地与天然封育草地群落中,有个别种群呈随机分布的格局,但各样地群落大部分牧草种群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 (6)不同整地方式下,主要牧草各物种间的关联程度都不显著,各样地植物群落都处于植被演替过程的一个相对不稳定的阶段。 (7)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鱼鳞坑整地88542水平沟整地天然封育草地。从试验结果又可以看出,趋近于20/80的稳定点的这种状况是根本不存在的,可认为植物群落均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恢复阶段。 (8)鱼鳞坑整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最高,相对稳定性也最高,天然封育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最低,相对稳定性也最低。 (9)对于封育4~5年的草地,鱼鳞坑与水平沟的整地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不明显,自然生态因子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比人为整地方式影响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传章;;生态工业园区的人工湿地设计——以东莞生态产业园的中心湿地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年06期
2 黄新亚;管开云;李爱荣;;寄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1年08期
3 曹先彬;张粉粉;;七彩湖公园景观设计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4 于海龙;;营林造林方法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5 卢宝明;邢韶华;崔国发;刘全;;北京山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比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S1期
6 刘建华;王笑峰;蔡体久;;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矸石废弃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1年04期
7 托亚;闫晓云;段广德;谢鹏;;探讨呼和浩特市综合性公园树种与植物群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魏有才;李永良;;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11年02期
9 凌毅;;江苏泰州火车站广场绿化设计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04期
10 刘斌;闫红伟;;辽宁冰峪沟风景区植物群落调查与保护发展建议[J];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06期
11 孟娜;梁立军;邹霆;鱼泳;;杭州西湖茅家埠景区植物群落景观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2 宋国敬;沈彩霞;薛丹;苏超;;浅谈安阳县山桃直播造林技术[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13 叶海跃;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11期
14 王敏;周才平;;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5 张传余;喻理飞;姬广梅;;喀斯特地区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天然更新能力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16 周美燕;马勤良;;论庭院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1年09期
17 阚林;黄成林;;芜湖马仁奇峰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8 李万兴;;如何抓好秋整地[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年04期
19 于文清;刘万学;万方浩;;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对菌根菌群落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20 沈年华;李传磊;王小德;;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类型[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erman W.Pfefferkorn;王军;;内蒙古乌达早二叠世山西组成煤植物群落[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海祥;;浅谈现代城市与生态园林——以三门峡市为例[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3 李思锋;;延河流域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及其生态特征[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耿开云;张晓光;孔凡旺;;植物群落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5 韩友吉;陈桂琛;周国英;祝存冠;王顺忠;;青海大通山热水地区高山冰缘区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叶其刚;陈树森;;三峡库区异地重返自然濒危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张玉昌;徐国钢;刘慧;钟华友;;生态治理中草业工程的特点[A];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崇宝;;长春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分析[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9 江楠楠;;生态生活 从人居环境开始——顺驰洛阳第一大街低密度水宅大院[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10 林娜;姜卫兵;;南京城市湿地植物群落与优化配置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洋;黄土边坡喷播及植物群落特征和害虫防治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2 梁健;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傅尧;黄土高原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效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永光;北京山区关停废弃矿山人工恢复效果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张崇宝;长春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曾晓阳;成都市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7 宋青;苏州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及优化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童丽丽;南京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及优化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吴中华;竞争对水生浮叶植物群落关键种、冗余种和资源配置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晓春;民勤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及其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坤;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整地方式下草地群落特征比较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2 张海霞;南京市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庞洁;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衣官平;上海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及优化模式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5 刘清;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宋晓谕;甘南亚高山草甸弃耕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变化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易军;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研究与景观优化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林杨;主要有害外来植物对长沙市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9 桂玲玲;淮盐高速公路互通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郭岚;西湖景区人工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及景观评价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岩 杨玉祥;望奎完成秋整地150万亩[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2 陈斌;构建仿自然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发展方向[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廖君福 李云霞;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提高绿化水平[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季卫民;湖北发现两种植物群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田晓燕 林凤斌;凸显植物群落景观和水景特色[N];河北日报;2007年
6 李才文周统英;巴东发现连香树植物群落[N];恩施日报;2007年
7 徐蕴海;城市绿化倡导节约理念[N];苏州日报;2007年
8 铁铮;师法自然:园林设计之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记者 郭妍通讯员 支勇平;优良沙生灌木林营造项目通过验收[N];陕西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中卿;楼市莫忘填补环保缺位[N];无锡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