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健康是民之所望,政之所为。近年来,全球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逐渐呈现一个蘑菇状的演变趋势。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各项器官衰老,生理机能与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抵御疾病的风险能力也随之下降,成为患病的易感人群;残疾、失能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诱发多种疾病,呈现出一个高患病、低就诊的现象,同时各种因素导致的老年人自身健康水平的下降,使其面临健康风险的概率逐渐增大,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充分发挥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在高效利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为我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助力,有效应对“银发冲击”带来的连锁反应。研究目的本研究中将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人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现状,探索老年人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挖掘老年人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老年人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政策建议,助力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健康老龄化为视角,依托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库,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和安德森模型理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法确定了研究指标和框架,将自变量分为倾向特征、使能变量、需求因素及环境因素四类。运用描述性分析老年人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以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老年人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在不同倾向特征、使能变量、需求因素及环境因素下的分布差异;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分层纳入模型的方法,找寻影响老年人门诊、住院服务利用的因素;进一步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从而探析老年人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核心因素。研究结果1.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共7331人,其中男性占52.4%,女性占47.6%;60-69岁的老年人占66.66%,平均年龄为(67.91±6.05)岁,个人平均年收入为(11970.25±21342.23)元,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占69.8%,受教育水平较低,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占72.8%,仍然在吸烟者占28.2%,有养老金的老年人占91.8%,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7.9%,慢性病患病率85.9%,ADL受损率21.1%,IADL受损率29.1%。四周就诊人数1202人,四周就诊率16.40%,首诊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过去一年住院人数1428人,住院率为19.48%,平均住院次数1.62±1.29次,且因为同一种原因住院的人数335人,占23.4%,首诊机构是综合医院,住院人数最多为773人,占54.1%。2.在门诊医疗服务利用方面,倾向特征中,相比于大专及以上老年人,未受过教育(OR=0.458)、未读完小学(OR=0.470)、小学毕业(OR=0.537)、初中毕业(OR=0.546)、高中/中专毕业(OR=0.590)的老年人是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的保护因素;相比于仍然在吸烟老年人,已戒烟(OR=1.531)和从未吸烟(OR=1.294)的老年人是门诊服务利用的危险因素。使能变量中,相比于有社交活动、高等级支出、建档立卡户家庭的老年人,无社交活动(OR=0.696)、低等级支出(OR=0.514)、中等级支出(OR=0.730)、不是建档立卡户家庭(OR=0.762)的老年人是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的保护因素。需求因素中,相比于自评健康状况不好、近两年身体变差、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OR=0.534)和一般(OR=0.735)、近两年身体变好(OR=0.505)和差不多(OR=0.628)、患慢性病(OR=0.533)的老年人是门诊服务利用的保护因素。3.在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方面,倾向特征中,相比于60-69岁、仍然在吸烟的老年人,70-79岁(OR=1.273)、80岁以上(OR=1.513)、已戒烟(OR=1.897)的老年人是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危险因素。使能变量中,相比于无支持、未参保、子女养老、低等级支出、不是低保户家庭、不是建档立卡户家庭的老年人,低支持(OR=1.242)、高支持(OR=1.42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OR=2.959)、自己养老(OR=1.216)、中等级支出(OR=1.692)、高等级支出(OR=3.883)、是低保户家庭(OR=1.383)、是建档立户家庭(OR=1.414)的老年人是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危险因素。需求因素中,相比于近两年身体变差的老年人,近两年身体变好(OR=0.765)和差不多(OR=0.663)的老年人是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保护因素;相比于自评健康状况好、最近两年没有体检、未患慢性病、IADL完好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一般(OR=1.505)和不好(OR=2.431)、最近两年有体检(OR=1.310)、患慢性病(OR=2.039)、IADL受损(OR=1.215)的老年人是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危险因素。4.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影响中,将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按照得分分为三个层级,重要性得分在35以上的因素为第一层级,包括文化程度(39.8328);重要性的得分在30~35之间的因素为第二层级,包括自评健康状况(33.3281)、家庭医疗支出(32.8690)及近两年身体变化(32.4362);重要性得分在30以下的因素为第三层级,包括吸烟状况(20.7973)、社交活动(13.6307)、患慢性病(11.9410)以及建档立卡户(9.9859)。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影响中,将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按照得分分为三个层级,重要性得分在80以上的因素为第一层级包括家庭医疗支出(117.6894)和自评健康状况(82.6656);重要性得分在50~80之间的因素为第二层级,包括吸烟情况(64.7985)、子女经济支持(61.6500)、养老方式(54.1113)、年龄(53.4538)、近两年身体变化(53.1235);重要性得分在50以下的因素为第三层级,包括IADL受损(36.6038)、最近两年来是否体检(35.1758)、低保户(25.3493)、建档立卡户(22.7437)、患慢性病(20.9497)、参保情况(8.7764)。对策建议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针对高龄、患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较差、吸烟老年人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较高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提高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夯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目标,同时健全职工医疗保险的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现家庭内共享,降低老年人的就诊医药费用;进一步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如:大病医疗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第二,持续推进分级诊疗政策、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建设基层人员队伍,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的能力,同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通慢性病老年人诊疗“绿色通道”,让老年人更有“医”靠。第三,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改善老年人巨大的健康需求、较高的医疗服务利用,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第四,全方面完善目前关于老年人的多层次社会支持网络,将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纳入“健康老龄化”战略推进的政策“工具箱”中,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第五,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普及健康宣传教育,让老年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吸收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多元化的健康教育供给、需求格局方式,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