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水位分布的遥感模型研究

阿布都瓦斯提·吾拉木  
【摘要】:地下水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地下水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将引起灌 溉、饮水和种植结构的变化。因此,合理、协调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找出地下 水位监测的省钱、省力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平衡、经济建设、农业 发展的影响重大。本研究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评价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水位的 分布作为主要研究目的,借助遥感图像处理及分析软件PCI操作平台,以 Landsat-7 ETM+全波段图像作为数据来源,建立了评价地下水位分布的遥感监测 模型---GLDRS模型。本研究主要的论点与研究结果是: 1.确定了研究区为绿洲—荒漠交错带---以贴近绿洲边缘的荒漠地段受到一 定程度人为活动影响的,植物总覆盖率为20%~30%、地下水位2—7米间的非 线性生态过渡带。广泛收集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活动等多方面的资料并进行 分析,对绿洲—荒漠交错带的范围提出了量化的界定。利用遥感图像自动化处理、 分类的功能,生成了该地区土地覆盖分类图,在专家们的综合评定、讨论的基础 上,编制了绿洲—荒漠交错带的专题图。 2.在建立土壤水分遥感估测的Landsat-7 ETM+图像单波段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到交错带自身特点,对于植被影响土壤水分遥感的大小,引入光学植被盖度 的概念和分解像元来排除植被干扰的方法,重新调整了土壤水分遥感监测 Landsat-7 ETM+图像多波段模型。 3.经过全面总结已有的地下水资源遥感研究的方法,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 和实地考察研究获得的土壤水分、地下水位、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等因素翔实 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的实验方程,用遥感---数学---模型学 融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评价地下水位的GLDRS模型。 4.利用GLDRS模型对新疆策勒县绿洲---荒漠交错带进行了实地验证,结 果表明,研究结果符合实际地下水位的分布,理论地下水位和实测地下水位之间 的相关系数为0.901。 全文共6章,第一章分为问题的提出,已有水资源遥感研究和本文研究意义 及特色;第二章分为研究区的选择,绿洲—荒漠交错带的确定,技术流程及工作 环境;第三章主要内容为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校正、增强处理和分类; 第四章分为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研究进展,土壤水分遥感估测模型和地下水位遥 感监测模型的建立;第五章分为实验方法和模型部分参数的确定,研究结果及其 评价分析、对研究的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第六章内容为结论与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建丽;张滢;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2 贾宝全,慈龙骏,蔡体久,高志海,丁峰;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02期
3 彭建刚;周月明;安文明;师庆东;;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4 张海君;阿布都热西提·阿布都外力;;绿洲-荒漠交错带沙漠扩散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吕光辉;杜昕;杨建军;马媛;孟吉翔;;阜康绿洲-荒漠交错带荒漠植被群落稳定性[J];干旱区地理;2007年05期
6 贺凌云;海米提·依米提;;论绿洲发展过程中绿洲-荒漠交错带圈层结构的缺失及绿洲防护方式的改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7 胡景民;马翠霞;;在心灵的荒漠中开辟绿洲[J];山东教育(小学刊);2005年34期
8 艾尔肯;魏建群;;艾比湖绿洲和荒漠交接带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年04期
9 李天宏;曹建科;张昌盛;;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互馈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拟[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孙洪波;王让会;于春玲;;新疆山地-绿洲-荒漠藕合系统的一般特征[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11 黄培 ;荒漠─—绿洲对立统—观与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J];新疆环境保护;1996年02期
12 孙洪波,王让会,张慧芝,黄俊芳,赵振勇;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及其气候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5年02期
13 李彦;郑新军;王玉刚;徐贵青;刘冉;;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平台(绿洲-荒漠平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12期
14 ;吉林省关注森林·百万亩荒漠变绿洲行动认治办法[J];中国林业;2001年15期
15 黄培,吕自力;莫索湾绿洲的建立与梭梭荒漠的动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16 费政军;;分析荒漠-绿洲生态交错带的开发及保育[J];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18期
17 洪虎;加快治理荒漠 再造秀美山川──在纪念江总书记关于“再造秀美山川”重要批示四周年、关注森林—百万亩荒漠变绿洲行动启动会上的讲话[J];中国林业;2001年15期
18 夏倩柔;张波;伍德彦;;绿洲荒漠交错带风沙土盐结皮抗风蚀特性分析[J];新疆环境保护;2020年02期
19 黄培祐;再谈荒漠—绿洲对立统—观与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J];新疆环境保护;1998年03期
20 傅守正;以色列把荒漠变成绿洲[J];现代农业;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艳;何清;;绿洲与荒漠过渡带气候特征对比分析——以轮台绿洲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2 克里木江.买买提;塔西普拉提.提依拜;;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环境安全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郝建秀;张勃;;张掖绿洲及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水盐空间异质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文莉娟;吕世华;;夏季绿洲气候效应的观测和数值模拟[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刘树华;胡予;胡非;梁福明;王建华;刘和平;;沙漠—绿洲陆—气相互作用和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潘伯荣;;绿洲生态系统多样性[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潘晓玲;顾峰雪;;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理与安全维护[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唐湘玲;吕新;;不同水资源情景下的绿洲时空演变及其适宜性规模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古丽克孜·阿不地腊合曼;瓦哈甫·哈力克;郑江华;;环塔地区自然因素影响下的绿洲空间分布及规模[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文莉娟;吕世华;张宇;李锁锁;;金塔绿洲风环流的数值模拟及结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1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卞正富;瓦哈甫·哈力克;;且末绿洲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2 张勃;张华;张凯;林清;鲁安新;张明军;郭正刚;张海涛;;黑河中游绿洲及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土壤水分空间分异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3 文莉娟;吕世华;;金塔绿洲风环流的数值模拟及结构分析[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14 马雄德;;西部矿区面向生态的地下水位阈限[A];第二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8年
15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且末绿洲生态需水量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6 程维明;周成虎;李建新;;天山北麓50年绿洲扩张与生态环境变化[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7 王让会;张慧芝;赵振勇;黄俊芳;孙洪波;;绿洲-荒漠系统耦合关系与调控策略[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8 吾玛尔·阿布力孜;阿布都肉苏力·吐孙;木开热木·阿吉木;吴松林;;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蟎类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初步研究[A];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9 张军;;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地下水位干扰排除中的初步应用[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0 常顺利;潘晓玲;师庆东;初雨;;阜康绿洲微环境差异对农作物生理生态影响的对比研究[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苏里坦;绿洲-荒漠交错带水热传输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新疆且末绿洲适度规模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于琳;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周跃志;绿洲稳定、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新疆阜康为例[D];新疆大学;2004年
5 郝玉光;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化过程生态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徐先英;石羊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固沙植被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李莉娟;绿洲城镇热环境与人居需求耦合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年
8 汪桂生;黑河流域历史时期垦殖绿洲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9 董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沙害及其控制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10 张凤华;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1 李海涛;绿洲水资源利用情景模拟与绿洲生态安全[D];北京大学;2008年
12 张喜风;敦煌绿洲水资源安全评价及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3 常译方;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14 孙于卜;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种间土壤水分竞争及调控[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15 梅雪梅;晋西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16 马欢;陕北黄土区微地形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17 姚盼盼;微波遥感土壤水分时空扩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
18 姜红涛;全球长时序9km土壤水分遥感估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19 任爱霞;山西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积耗规律与水肥高效利用机理比较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20 陈玮婧;状态—参数同步估计框架下的土壤水分同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阿布都瓦斯提·吾拉木;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水位分布的遥感模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0年
2 辛江;绿洲荒漠转变机制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贺凌云;于田县平原绿洲及其绿洲-荒漠交错带景观局变化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4 陈芳;古浪绿洲—荒漠交错带植被恢复过程中景观动态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5 刘传胜;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变化预警线的提取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6 雍国正;近42年来银川平原绿洲时空变化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小宁;阿克苏绿洲演变及其发育度评价[D];新疆大学;2012年
8 王浩宇;基于多学科手段的历史时期垦殖绿洲重建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布佐热·艾海提;历史时期以来且末绿洲动态演变过程[D];新疆大学;2011年
10 李素红;《绿洲》1957-2000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1 马兰花;荒漠增温效应下绿洲区域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利用[D];石河子大学;2006年
12 师庆三;绿洲冷岛效应与沙漠化过程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13 肉孜古丽·阿布都克力;平原绿洲—沙漠交错带沙漠扩散预测模型的进一步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4 赵晓冏;近60年黑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5 师伟;阿拉善腰坝绿洲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合理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6 王农;地下水过量开采对绿洲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7 乔雪梅;1960-2019年中国绿洲极端干湿事件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21年
18 韦凤琴;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19 黎浩许;黑河下游绿洲变化的时空过程与驱动机制[D];兰州大学;2013年
20 曹虎;武威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通讯员 高风梅;策勒3.5万亩荒漠变绿洲[N];和田日报(汉);2011年
2 记者 李忠春 丁伟;百万亩荒漠变绿洲行动启动[N];人民日报;2001年
3 记者 王健;百万亩荒漠变绿洲行动在京启动[N];吉林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伏润之;一首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壮歌[N];甘肃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博智;昔日荒漠变绿洲[N];酒泉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许祥虎;塔拉滩:昔日荒漠变生态绿洲[N];海南报;2018年
7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卜德忠 张吉昌 马红梅;瓜州生态引水让荒漠变绿洲[N];甘肃经济日报;2021年
8 记者 付文;让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N];人民日报;2019年
9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让“荒漠变绿洲”的传奇延续[N];甘肃日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王延琪;敢向荒漠要绿洲[N];阿克苏日报(汉);2019年
11 中国城市报记者 宋浩;库布其治沙三十载,荒漠变绿洲[N];中国城市报;2018年
12 本报记者 郭凯;誓将荒漠变绿洲[N];经济日报;2018年
13 记者 任春华 通讯员 贾雯;荒漠变绿洲 防沙又挣钱[N];阿克苏日报(汉);2017年
14 王文;伸出我们的手 让荒漠变绿洲[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5 本报记者 王瑟;把荒漠变成造福各族群众的绿洲[N];光明日报;2019年
16 本报记者 任海军;乌审旗:荒漠变绿洲 日子有奔头[N];鄂尔多斯日报;2020年
17 本报特派记者 谢笑添;荒漠中的绿洲[N];文汇报;2019年
18 新华社记者 罗布次仁 张京品 张汝锋;荒漠变绿洲 穷乡变富地[N];西藏日报(汉);2019年
19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韩亚聪 徐旭;治沙35载,荒漠变绿洲的坚守[N];中国妇女报;2019年
20 本报记者 李浩然 通讯员 吴俊杰;创造荒漠变绿洲的奇迹[N];解放军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