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预警与调控研究
【摘要】:中国正在实施开发西部地区战略,新疆成为21 世纪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区域。然而,新疆支撑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存和生活环境极端恶劣,制约资源利用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建立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对中国西部干旱区典型地区——新疆的生态安全评价、预警与调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准确地、科学地选择新疆生态建设的策略,对政府部门把握生态安全的变化并及时做出控制和治理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确保生态安全,有效的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模型、因子分析法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系统的对新疆地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预警与调控,主要内容与结
论如下:
1. 对生态安全的理论与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2. 研究了新疆生态环境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3. 利用Constanza 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模型进行1989、1996、1999、2003年新疆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估算及新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趋势研究。1996 年和2003 年新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分别为1.034*10~(12) 元和0.952*10~(12) 元,2003 年比1996 年减少了820 亿元。生态价值的损失巨大。
4. 建立了新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生态安全评价回顾性研究(1988—2003 年),得到结论:
(1)在影响生态安全的因子中,耕地、森林覆盖率、人均GDP、城市居民庭恩格尔系数、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及职工平均工资是同步的;单位面积化
|
|
|
|
1 |
陈星;;区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评价模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2 |
徐海量;樊自立;禹朴家;张青青;张鹏;;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年05期 |
3 |
钱翌;新疆的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准则[J];新疆环境保护;2004年S1期 |
4 |
孟晓军;刘志辉;秦春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区域生态安全测度研究——以新疆为例[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5 |
侯平,潘存德,陈亚宁,王建新;新疆生态环境建设方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年01期 |
6 |
杨金龙,吕光辉,刘新春,鞠强,潘晓玲;新疆绿洲生态安全及其维护[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
7 |
金磊;西部旅游呼唤生态安全保护[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0年06期 |
8 |
赵昕;任志远;;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宝鸡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9 |
徐羹慧;新疆生态环境近期变化与应对措施的初步分析[J];新疆气象;2004年04期 |
10 |
赵昕;任志远;;1995~2004年宝鸡市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
11 |
秦趣;冯维波;梁振民;杨锐;;我国四大直辖市生态基础设施品质对比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2 |
岳健;雷军;马天宇;吴世新;;关于新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讨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
13 |
张意翔;;中国煤炭产业生态安全评价及政策建议[J];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
14 |
盛东;李桂元;徐义军;;湖南省小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2期 |
15 |
罗艳丽;郑春霞;余艳华;仵红鑫;;新疆奎屯垦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
16 |
陈泽伟;强沙尘暴再敲生态安全警钟[J];瞭望;2002年13期 |
17 |
曾广权,邓晴,余艳红,张星梓;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高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2期 |
18 |
刘先新;;三峡生态安全源于忧患 生态文明创新始于忧患[J];中国林业;2008年09期 |
19 |
金磊;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建设的公众防灾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20 |
冯维波;秦趣;杨锐;梁振民;陈又平;;重庆都市区生态基础设施品质演化特征[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