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摘要】:
研究新疆绿洲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找出存在的不协调因素,达到绿洲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是实现干旱区绿洲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研究以新疆阜康绿洲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将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绿洲生态环境变化信息。在当前绿洲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提出的压力-状态-反映模型,设计了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了1987年至2003年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出:
(1)从1987年至2003年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处于好转趋势,绿洲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明显增加。
(2)1987年至1993年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健康阈值在[0.2-0.4]范围,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系统活力较低,外界压力大,生态功能己不能满足维持绿洲生态系统的需要,绿洲生态系统已开始退化。
(3)1994年-2003年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健康阈值在[0.4-0.6]范围,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已经由1994年以前的较差状态上升到健康状态一般。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具有一定的系统活力,但外界压力较大,系统尚稳定,可发挥绿洲基本的生态功能。
研究表明,1987年至2003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特征变化显著,农
|
|
|
|
1 |
王永兴;绿洲生态系统及其环境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0年01期 |
2 |
杨国安,王永兴;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
3 |
赵成义;;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变与绿洲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J];新疆环境保护;1993年03期 |
4 |
孙兆敏,尚爱军,姚学慧;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研究[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
5 |
张平;刘普幸;;河西走廊瓜州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风险防御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06期 |
6 |
江凌;吕光辉;汪溪远;刘新春;潘晓玲;;城市化进程中的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
7 |
郭亚娜,潘益农;粗糙度和稳定度对绿洲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8 |
雷桂林;山地—绿洲生态系统耦合模式与效益[J];草业科学;2003年05期 |
9 |
徐德炎;新疆和田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与绿洲生态系统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
10 |
宋凤兰;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研究;1999年03期 |
11 |
李小明,张希明,王元,吴延奎;塔南绿洲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近期优化模式[J];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06期 |
12 |
潘晓玲;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1年04期 |
13 |
黄俊芳;王让会;林毅;黄青;董爽;王小飞;;北屯绿洲生态系统耗散特性分析[J];中国沙漠;2008年03期 |
14 |
刘难白;;路过和田[J];环境;1998年03期 |
15 |
孙洪祥,王林和,田永祯;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的演变与整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
16 |
宁虎森;王让会;林毅;钟文;;现代绿洲生态系统的能值特征及其规律[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7 |
郑海雷,赵松岭,王介民,黄子琛,米谷俊颜,大龙英治;黑河地区绿洲生态条件下麦田生物气象若干特征[J];生态学报;2000年03期 |
18 |
刘钟龄,朱宗元,郝敦元;黑河(额济纳河)下游绿洲生态系统受损与生态保育对策的思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
19 |
袁国映;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及持续发展关键问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
20 |
彭舜磊,赵迎春;为什么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却日益严重[J];环境保护;2001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