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臣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摘要】: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反映程度,反映一个区域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及恢复速度。生态环境敏感性是综合评价一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程度、人口及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是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变异和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对于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确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重点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区车尔臣河中下游流域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处于由山区~绿洲~荒漠三大基本地貌单元构成的具有自然地理系统基本功能单元和独立水文单元的典型的相对独立的车尔臣河流域大系统中,由于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脆弱的本底生态条件,加之大面积垦荒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自然、人为活动的影响,流域中下游,尤其是中游地区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开始出现了诸多如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林地减少、草场退化、风沙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为研究对象,以流域生态环境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析为核心,针对典型干旱区流域的特点,科学提取车尔臣河中下游流域地理空间信息,建立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体系与单因子、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利用1980、1995、2000年三期遥感影像及1km×1km格网水土资源空间数据,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在空间上表现出来,依据研究结果将车尔臣河中下游流域划分为车尔臣河三角洲水土保持与防护区、中游平原风沙控制区、下游平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流域沙漠自然生态区、南部山前平原戈壁荒漠自然生态区5大功能区,针对功能区的特点和功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开发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