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力学结合不同势研究Ir团簇熔化性质
【摘要】:
近年来,纳米团簇结构和物性愈来愈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种问题往往具有与宏观理论不同的规律。对团簇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则成为人们最感兴趣的方面之一,对团簇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围绕着团簇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一系列奇特性质,如在低温下一些团簇存在表面熔化现象、异构化现象,随着温度升高,各种异构体不断转化,完全熔化进入液相以后消失。这种异构化和表面熔化也就是所说的“预熔化”现象。在目前的条件下,通过实验进行团簇动力学性质的原子层次上的直接观测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分子动力学模拟成为研究纳米团簇动力学性质的理想工具。
本文采用恒温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Ir_n( n =13,14,55,56,147)团簇的熔化特性。采用两种势能函数:Gupta势和Sutton-Chen势,对比研究铱团簇从固态到液态的熔化过程,温度由Berendsen标度方法控制,时间步长取1fs,体系从基态出发,温度从50K模拟到3000K。对Ir_n( n =13,14,55,56)团簇,温度步长取10K,每个温度点上进行5×10~6步分子动力学模拟;对于Ir_(147)团簇,温度步长取20K,每个温度点上进行2×10~6步分子动力学模拟。
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尺寸团簇,两种不同势给出了完全相同的基态几何结构。两种势给出的铱团簇熔点随团簇尺寸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预熔化温度区间随团簇尺寸的变化关系完全一致。对于小团簇(Ir_(13)、Ir_(14))两类势均表现出比热峰值相对于均方根键长涨落滞后的现象。
|
|
|
|
1 |
罗旋,费维栋,钱革非,王煜明;分子动力学模拟中计算元胞尺寸对计算结果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6年08期 |
2 |
金年庆;胡永金;赵江;曾祥华;;氦原子注入缺陷性纳米碳管的机理[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年04期 |
3 |
向根祥;刘子江;杨向东;;高压下MgO状态方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潘海波,末松久幸,山内尚雄;金红石型氧化物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
5 |
崔守鑫,胡海泉,肖效光,黄海军;分子动力学模拟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王洪波,陈烽,王伟,侯洵;细菌视紫红质激发态动力学过程的实验与数值分析[J];光子学报;2005年07期 |
7 |
杨立军;孟庆元;李根;李成祥;果立成;;Si晶体中60°位错与空位缺陷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
8 |
孙书娟;刘杰;傅军;;光诱致聚乙炔激子的产生和演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9 |
钱海涛;谭朝爽;王思敬;严福章;;碳酸盐岩溶解动力学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J];人民黄河;2010年07期 |
10 |
陈长军;黄延昭;肖奕;;生物大分子的自由能计算方法(英文)[J];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
11 |
余潇;;分子动力学结合双温模型模拟激光加热金属薄膜[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8期 |
12 |
陈致英,周富信,唐沧雅,丁家强,吴希俊;零温下α铁晶界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力学学报;1989年04期 |
13 |
周富信,陈致英,吴希俊,胡斌;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零温下铜及其掺银或铋的晶界结构[J];力学学报;1990年01期 |
14 |
莫则尧,张景琳;二维分子动力学程序(MDP)的并行与优化[J];计算物理;2000年Z1期 |
15 |
窦相华,王吉华,赵立岭,柳永亮;生物大分子计算机模拟中的并行运算[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6 |
周耐根,周浪;外延生长薄膜中失配位错形成条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7期 |
17 |
陈志雄;刘子江;祁建宏;刘永刚;郭媛;;高压下钙钛矿结构MgSiO_3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8 |
崔新林;祝文军;邓小良;李英骏;贺红亮;;冲击波压缩下含纳米孔洞单晶铁的结构相变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0期 |
19 |
王海龙;王秀喜;王宇;梁海弋;;非晶Ti_3Al合金的变形晶化机理的原子模拟[J];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20 |
张睿;顾牡;刘小林;刘冰洁;;共掺杂效应对Y_2O_3∶Eu~(3+)和Gd_2O_3∶Eu~(3+)发光影响的理论研究[J];发光学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