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杨丽  
【摘要】:旅游学是地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的交叉学科。旅游开发更是涉及到“生态系统平衡”和“人地关系和谐”这些重要问题。“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晚,这使得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在旅游学科领域上属于前沿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首先是概念的讨论和甄别。对于“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数百种解释和认识,基于对上百篇文献的研究,笔者提出从旅游的产生去认识和解释“乡村旅游”的概念,即从产业的角度去理解乡村旅游。对于“生态旅游”概念的认识,本文认为生态旅游的理念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最重要和必须一直要遵循的原则,并提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理论和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理论是生态旅游的基石,必须从系统和整体的观点上去理解生态旅游的定义,它既包括自然生态部分,也包括基于自然的人文生态部分;在概念的理解上,更应强调一种人、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和谐统一的思想。理论部分笔者的主要观点为: (1)本文所指的是从产业角度去理解乡村旅游,去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给社区、地区乃至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只有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乡村旅游也才具有开发、管理等宏观研究的价值。 (2)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或“观光农业”的关系:这两个概念是独立的,但相互交叉、紧密联系。 (3)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外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就是生态旅游中的一种类型和自然性旅游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乡村旅游不是生态旅游的子集;乡村生态旅游才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子集。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旅游方式。 (4)在综合理解基础上给出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义: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方式,发生在乡村地域环境,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基于自然环境而发展演变的人文生态环境为吸引物,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和谐,在旅游活动中融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体验、娱乐等旅游需求于一体,并兼顾社区发展和公平原则,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对其他一些相关概念进一步阐述,提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是: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人为本原则、社区参与原则。 (6)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吐鲁番地区必须采取依托景区开发模式,并从系统的观点构建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良性循环图。 笔者认为,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来进行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者、旅游服务提供者和当地社区应通过生态旅游的良性循环,在其中履行重要的功能。旅游服务提供者通过社区参与式的乡村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设施的供给、企业经营,使社区受益并大大增强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保护的热情;通过对旅游者生态性形象定位和营销,引起生态旅游者的关注,在对游客提供满意的生态体验和生态性旅游产品服务的同时,积极进行有序管理和生态教育,这样,在游客参与的过程中,既获得了满意的旅游体验,又增强了游客的生态意识,整个旅游活动的破坏未超过生态旅游资源恢复的阈值,乡村生态旅游系统良性循环,获得满意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至第八章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吐鲁番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第三章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标准,对吐鲁番地区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吐鲁番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对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制定了相关发展战略。 第四章进行了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并采用专家赋值法、文献综合法对吐鲁番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价。 第五章关注了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的现状,并针对葡萄沟景区进行了重点调研,在资源评价和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形象策略与“绿色”营销策略。 第六章进行了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社区相关利益主体调研,调研对象为吐鲁番地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吐鲁番地区位于乡村的重要景区的景区从业和管理人员和普通乡村居民。通过问卷分析了解了社区相关利益主体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包括旅游发展收益感知、旅游发展代价认知、社区居民对旅游参与的现状与态度)研究。研究发现吐鲁番地区的社区参与情况属于诱导参与(参与形式的第二阶段),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结论:旅游发展已经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带来了一定影响,如改变了居民价值观念,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等;旅游的发展也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本地风俗文化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但是当地居民对此似乎并不关注。因此,有必要警示的是在旅游发展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可能会被忽视的将付出的环境代价。尤其在旅游开发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七章阐述了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提出系统开发的理论,并指明了保护性开发的原则,进行了乡村生态旅游容量的部分测算;明确了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要求;针对吐鲁番地区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可开发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类型推荐;并提出具体开发思路和开发的具体项目。最后从六个方面强调了乡村生态旅游保护对策。 第八章是反思和回顾,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文中不足之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詹昱;刘堂发;李艳;;美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对江西的启示[J];科技广场;2011年02期
2 沈东生;;安徽肖坑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曹瑞祺;寇明婷;;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4 段景春;;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5 张玲;;乡村旅游的嬗变——从农家乐到乡村生态旅游[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5期
6 葛兰;;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措施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年05期
7 黄翠鸾;;柳州市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开发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8 朱岚涛;刘颖;;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浙江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5期
9 张玲;;基于回归与和谐生态理念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10 古丽皮娅·玉苏甫;;新疆吐鲁番地区生态旅游经济高速发展途径研究[J];国际公关;2019年05期
11 傅贵江;;乡村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融合发展的思考[J];财富时代;2020年11期
12 张丹;;柳州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J];农技服务;2009年09期
13 郑雅文;;“互联网+”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8年29期
14 周鹏飞;邓艳莉;;乡村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15 武彤;王晓茜;王欢;;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发展对策研究——以冀东李营村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年09期
16 张新庆;李青松;周鸿奎;马静秋;耿新伟;;吐鲁番地区旅游气候指数及评价[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年01期
17 梁婷婷;谭波;;生态旅游视角下乡村民宿的设计与规划[J];建筑经济;202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鸿;;关注乡村生态旅游[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韩也良;;旅游生态与中国乡村生态旅游[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3 周鸿;;生态文化与乡村生态旅游[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东良;邓永红;;吐鲁番出土文书[A];大匠之门 16[C];2017年
5 管震;;“翰墨留香 丝路溢彩——吐鲁番出土文书精粹展”开幕式暨“简博之夜”活动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举行[A];中国博物馆通讯(2015年01月总第329期)[C];2015年
6 满保德;;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A];“学术视域下的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决策论坛”论文集(下)[C];2015年
7 陈实;陈明扬;;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8 胡静;伍铁牛;李发俊;;发展乡村旅游的哲学思考[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9 赵兵;潘洪富;;培育民族生态旅游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试论三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年
11 封毅;封钦;;发展贵州生态旅游 推进民族乡镇新农村建设[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12 郭焕成;王云才;;论延庆县生态旅游的战略发展[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13 郭焕成;周聿贞;王云才;;北京延庆县生态旅游的战略发展[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4 吴玉树;;西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探讨——以丽江为例[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5 罗闻芙;许克田;杨明;王瑞华;;吐鲁番地区发展连栋大棚的模式[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16 吴成基;白凯;;论旅游地生态旅游文化系统之构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7 马鸣霄;;十四运下的西安市体育生态旅游相关利益群体协同机制研究[A];第一届陕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集[C];2021年
18 王定宝;王翔圣;谢秋菊;常勇;;乡村振兴背景下珠江源头休闲体验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路径[A];2021第九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C];2021年
19 刘宵君;曾庆元;焦梦诗;黄德林;;生态旅游背景下神农架国家公园扶贫效果:以木鱼镇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论坛论文集(三)[C];2019年
20 赵艳丽;;论风景区生态旅游项目在水利经济发展中的意义[A];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一)[C];202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2 金燕;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与预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3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5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程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特征界定及旅游活动对白骨顶繁殖行为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7 周玲强;生态旅游区认证标准及推广过程中政府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苏萤雪;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方向及基于环境伦理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张昕;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合理配置[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11 李相沄;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笠恒;城市水源地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李进;清末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刑事法律认同研究(1884-1911)[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郑伟;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4 杜智贤;吐鲁番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5 张锡孟;水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莫莹萍;唐西州时期吐鲁番地区民众孝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7 刘宇;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的民宿经营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8 刘刚;甘肃省乡村民宿群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9 赵丽;清末吐鲁番行政机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10 张航;生态文明视域下黑龙江省县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1 于潇倩;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2 张梦娇;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3 黎黎;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研究与实践[D];天津大学;2011年
14 倪小惠;威远县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15 李颖;乡村生态旅游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6 王亚晶;晋唐吐鲁番地区饮食文化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7 薛恩同;我国生态旅游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8 谭蒴;当代中小型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19 易旭威;基于游客视角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20 陈凤娟;清远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建春 杨雍 本报记者 刘冰;统一营销:是垄断,还是规范?[N];中国青年报;2007年
2 记者 郭桂花;生态旅游大放异彩[N];广元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毕研华 通讯员 江大涛 刘亚凤 宗春晓;房镇镇:着笔生态旅游 做活“三农”文章[N];淄博日报;2016年
4 马志英 梁建春 本报记者 刘冰;吐鲁番旅游裂变[N];中国青年报;2007年
5 记者 张昕宇;吐鲁番地区高聘高层次紧缺人才[N];新疆日报(汉);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道忠;吐鲁番:盆地迸发新活力[N];新疆日报(汉);2018年
7 记者 徐双明;市委第九轮巡察工作启动[N];吐鲁番日报(汉);2019年
8 通讯员 许引;我市老干部畅谈吐鲁番变化[N];吐鲁番日报(汉);2019年
9 记者 贾春霞;吐鲁番地区村村兴办文化大院[N];新疆日报(汉);2015年
10 通讯员 杨峻发;吐鲁番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年增长3.8倍[N];新疆科技报(汉);2012年
11 记者 关丽琼;吐鲁番地区为派出所“减负”见实效[N];新疆日报(汉);2011年
12 记者施耀花;吐鲁番地区党政考察团来我市考察[N];白银日报;2011年
13 记者 朱士燕;吐鲁番地区各项存款突破百亿元[N];吐鲁番报(汉);2010年
14 记者 胡江;吐鲁番地区蓄势待发[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15 记者 师啸;吐哈油田公安局正式划归吐鲁番地区[N];中国石油报;2002年
16 通讯员 杨林;吐鲁番地区推行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N];中国人事报;2009年
17 记者 文志辉;吐鲁番地区干部大会召开[N];吐鲁番报(汉);2008年
18 库德热提;吐鲁番地区推进廉租房建设 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N];中国社会报;2008年
19 记者 韩沁言 杨涛;吐鲁番地区八大战略助农增收[N];新疆日报(汉);2007年
20 记者 朱必义;吐鲁番地区启动“文化立区”战略[N];新疆日报(汉);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