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木门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摘要】:
本文以四川北部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土地整理和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内涵,分析了国内、国外及台湾地区的土地整理动态。在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供给理论、区位理论等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借鉴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相关研究,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项目实施前后对比方法以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设定了能反映各个效益的具体指标,形成了一套能反映项目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广元市木门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并得出结论。
本文所进行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研究主要体现于土地整理项目对项目区的经济、社会、生态、景观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中,经济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其主要内容是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量与产出量分析,具体包括农业收入增加率等3项评价指标;社会效益分析是衡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其主要反映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对项目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产生的效益,具体包括新增耕地率、人均耕地变化率等5项评价指标;生态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其主要内容是评估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具体包括土地垦殖率等3项评价指标;景观效益分析是衡量经过土地整理后是否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农村的风貌,具体体现在土地平整率等4项指标。在细化了经济、社会、生态、景观这四大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检验,全面系统地评价了项目区的综合效益。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对该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效益:该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提高了静态收益投资率和农业收入增加率。②社会效益:增强了当地村民珍惜土地、保护节约用地的意识;维护了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注重未利用土地的开发。③生态效益:增强了项目区对洪涝灾害抵御能力;减少污染改善了环境。④景观效益:景观设施建设滞后,生态景观满意度较低。
|
|
|
|
1 |
王如渊;土地整理与耕地总量平衡[J];中国土地;1999年02期 |
2 |
张春生;浅谈土地整理与农场经济可持续发展[J];新疆农垦经济;2000年01期 |
3 |
蒋一军,罗明;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整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
4 |
程久苗;现阶段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研究——以当涂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 |
5 |
高向军;论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管理[J];资源.产业;2002年05期 |
6 |
杨庆媛;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6期 |
7 |
李建智;土地整理理论基础与政策取向的探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
8 |
陈路扬,刘为军,杜国平;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
9 |
杨庆媛;小流域土地整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省牟定县飒马场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4期 |
10 |
伍黎芝,董利民,张明,王雅鹏;土地整理融资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
11 |
陈波;;把利国惠民的事办好——浅谈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国土资源通讯;2007年12期 |
12 |
;“21世纪土地整理理论、方法、政策”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土地;2002年07期 |
13 |
唐正强,钱永康;规范土地整理储备机构财务管理[J];四川财政;2003年08期 |
14 |
;抓好六个环节 把廉政建设贯穿于土地整理工作全过程[J];浙江国土资源;2003年03期 |
15 |
邵群平;土地整理工程预算研究[J];中国土地;2004年06期 |
16 |
邵群平;土地整理中的资金管理[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08期 |
17 |
孙炜;山区土地整理中几点值得商榷的做法[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10期 |
18 |
匡文慧,张树文;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多目标分析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
19 |
陈敏,冯忠江,宋振忠;农村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以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为例[J];资源.产业;2005年02期 |
20 |
李养兵,刁承泰;系统方法在土地整理中的运用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