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条件下杏树根系分布研究
【摘要】: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09a根系分析系统在对绿洲灌溉条件下杏农间作系统中杏树根系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和根系体积测量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树龄、不同株行距配置条件下杏树吸收根的空间分布及与间作物根系在空间上的交错重叠程度,揭示了杏树与间作物水肥竞争时空格局。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在间作系统中,杏树的根系主要由吸收根(d2)组成。杏树总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根系体积和吸收根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根系体积在空间上的分布趋势一致:水平方向上,均随着离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垂直方向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在间作系统中,杏树吸收根的空间分布范围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加,水平方向上向间作巷道中间发展,垂直方向上向土层深处发展,与间作物根系空间上的交错重叠程度逐渐增加。定植5a杏树与间作物吸收根的重叠区域为距离树干0~90cm的20~60cm土层范围内;定植10a杏树与间作物吸收根的重叠区域为距离树干0~200cm的30~60cm土层范围内;定植15a杏树与间作物吸收根的重叠区域为距离树干0~230cm的40~60cm土层范围内。 在间作系统中,定植10a杏树吸收根的空间分布范围随着杏树株行距的减小而增加,水平方向上向间作巷道中间发展,垂直方向上向土层深处发展,与间作物根系空间上的交错重叠程度逐渐增加。6m×6m间作系统中杏树吸收根与间作物吸收根的重叠区域为距离树干约0~80cm的30~60cm土层范围内;3m×4m间作系统中杏树吸收根与间作物吸收根的重叠区域为距离树干约0~110cm的40~60cm土层范围内。
|
|
|
|
1 |
马泽清;郭大立;徐兴良;卢明镇;Richard D.Bardgett;David M.Eissenstat;M.Luke McCormack;Lars O.Hedin;;植物根功能属性的组织方式及进化趋势[A];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8年 |
|
|
|
|
|
1 |
河南省太康县逊母口镇政府 朱广凯;控制树体过旺3法[N];河北农民报;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