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曹亮  
【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人和动物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 ,所以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关注。 抗狂犬病病毒(RV)单克隆抗体是研究狂犬病病毒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狂犬病的有利工具。为了获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RV 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荧光检测。本实验将RV SRV9 毒株接种乳鼠,发病后收集鼠脑,经匀浆离心收取上清,RT-PCR 分析,TCID50测定证明,产物中含有高效价狂犬病病毒。以上述病毒免疫Balb/c 小鼠,取脾细胞和SP2/0 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间接ELISA筛选,经有限稀释法克隆3 次,最终获得15 株稳定分泌抗RV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1、C2、C3、C4……C15。 将15 株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接种Balb/c 小鼠腹腔生产单抗腹水,ELISA 测定其效价达l:2×103-l.6×106 。间接ELISA 和Western-blotting 试验结果表明,15 株单抗均与RV SRV9 全病毒抗原反应,与不同科病毒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CAV)和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显示这15 株单抗对RV 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中C1、C4、C8、C9、C10、C13、C15 单抗可与SRV9、8202、CVS 3 个毒株反应,表明他们是针对狂犬病病毒共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单抗C1、C2、C5、C8、C9、C15 属于IgG2a 亚类抗体,单抗C4、C10、C13 属于IgG1亚类抗体,其余6 株单抗均为IgG2b 亚类抗体。 将单抗腹水纯化后用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通过荧光灶抑制试验,对犬血清中的RV抗体进行检测并确定其效价。经过对已知RV 阳性血清、已知RV 阴性血清和待检血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和方便快速等优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耿;程立均;赵伟;刘进怀;张世雄;魏敬双;;pH值对重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9期
2 张汉荆;;狂犬病病毒的抗原变异株[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3年03期
3 刘杲;;国际单克隆抗体专题讨论会的摘要和总结[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6年Z1期
4 ;科技前沿[J];今日畜牧兽医;2010年03期
5 王卫华;刘奇峰;;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9年03期
6 罗廷荣,源宣之,金城俊夫;应用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9年04期
7 韩改会;李回;孟先明;罗廷荣;;狂犬病病毒L蛋白的研究进展[J];广西畜牧兽医;2010年02期
8 张雪明;任杰;;狂犬病病毒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2期
9 邱沙洛;黄福林;;狂犬病病毒的电镜观察及该病的传播[J];自然杂志;1988年09期
10 吕本;;狂犬病毒研究近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6年02期
11 李萍;对狂犬病病毒核酸疫苗的免疫应答[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6年02期
12 李思经;转基因番茄生产狂犬病病毒外壳蛋白[J];生物技术通报;1996年04期
13 扈荣良,涂长春,李银聚,侯世宽,李红卫,杜坚,冯丽春,崔青山,殷震;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转基因小鼠对该病毒形成免疫耐受[J];中国兽医学报;1997年05期
14 张玉慧,高春润,潘广彧,赵钢,张东阳,秦贤,俞永新;狂犬病病毒CTN株不同代次在Vero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和免疫原性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8年02期
15 袁慧君,扈荣良,张守峰,张茂林,涂长春;狂犬病病毒SRV_9克隆株核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特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年01期
16 梁秀梅,于潜;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J];生物学通报;1994年06期
17 李萍;携带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的质粒载体能诱导保护性免疫力[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5年02期
18 古漓,王树声,C.A.De Mattos,C.C.De Mattos;广西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1年04期
19 范氾;;诡异的狂犬病毒[J];自然与科技;2010年02期
20 尹伟;徐洁萍;张金阳;颜焰;周继勇;;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在Bac-To-Bac/AcMNPV杆状病毒系统的表达[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咸柱;;加强动物狂犬病防控研究 从源头上防控人类狂犬病[A];2010全国狂犬病防控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许运斌;朱妍;涂长春;;动物狂犬病实验室诊断技术概况[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宋阳威;王水明;张敬友;吴亚力;李超美;柯家法;艾峰;;美洲陆生动物狂犬病防控管理进展研究[A];动物检疫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熊毅;刘棋;朱伟;韦友传;陆专灵;郭建刚;李华明;刘科;南松剑;罗廷荣;;广西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曹守春;李加;王玲;唐建蓉;刘景华;曲小肃;吴小红;石磊泰;董关木;俞永新;;狂犬病病毒核蛋白的体外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李亚杰;郁宏伟;韩佳丽;梁武;杨保收;;浅谈狂犬病的诊断技术[A];“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论文集[C];2011年
7 马健;席进;李莹莹;苏南;龚文杰;张茂林;涂长春;;狂犬病病毒攻毒犬唾液排毒及病毒在体内的分布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怀龙;金宁一;;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张守峰;曹亮;张菲;李海涛;李清竹;扈荣良;;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单抗杂交瘤细胞株及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的建立与应用[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丁继超;张海林;李琼芬;申辛欣;李浩;唐青;;云南省1976~2009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A];2010全国狂犬病防控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琳;肝再生增强因子与肝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侯桂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同种移植排斥中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高勇;新型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染料的合成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4 江敏;大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基因克隆、抗原分析以及药物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5 秦迎松;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emangiopoietin, HAP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万忠海;抗PEA单抗和单链抗体制备及在绿脓感染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吕大伟;抗RANKL单克隆抗体在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中的应用及RANKL转录调控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8 庄国洪;抗DR4、DR5单克隆抗体诱导胶质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付建芳;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王晓洁;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亮;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2 冯励;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初步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3 王铁成;狂犬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的制备与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4 薛琳;狂犬病毒荧光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5 岳妙姝;犬瘟热病毒荧光抗体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6 曾妮;抗狂犬病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黄子逸;LIGHT基因转染细胞株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效应[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铁民;抗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9 李晓龙;肝癌相关抗原SMP30 mRNA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郑杰;分泌抗猪流感病毒(河南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鉴定和初步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超时李德成;单克隆抗体产业研发项目将落户大庆[N];大庆日报;2008年
2 小许;市领导会见美国生物医药巨头[N];无锡日报;2010年
3 姜海;英科学家发现单克隆抗体[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朝;单抗:生物医药发展的主旋律[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记者 项铮;赛诺菲巴斯德研制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俊坚;单抗药物:站在同一起跑线[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张蕾;治疗用单克隆抗体[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晓;“苏州系列”单克隆抗体走向世界[N];苏州日报;2008年
9 张骁束;梅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邹平;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