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人和动物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 ,所以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关注。
抗狂犬病病毒(RV)单克隆抗体是研究狂犬病病毒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狂犬病的有利工具。为了获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RV 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荧光检测。本实验将RV SRV9 毒株接种乳鼠,发病后收集鼠脑,经匀浆离心收取上清,RT-PCR 分析,TCID50测定证明,产物中含有高效价狂犬病病毒。以上述病毒免疫Balb/c 小鼠,取脾细胞和SP2/0 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间接ELISA筛选,经有限稀释法克隆3 次,最终获得15 株稳定分泌抗RV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1、C2、C3、C4……C15。
将15 株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接种Balb/c 小鼠腹腔生产单抗腹水,ELISA 测定其效价达l:2×103-l.6×106 。间接ELISA 和Western-blotting 试验结果表明,15 株单抗均与RV SRV9 全病毒抗原反应,与不同科病毒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CAV)和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显示这15 株单抗对RV 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中C1、C4、C8、C9、C10、C13、C15 单抗可与SRV9、8202、CVS 3 个毒株反应,表明他们是针对狂犬病病毒共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单抗C1、C2、C5、C8、C9、C15 属于IgG2a 亚类抗体,单抗C4、C10、C13 属于IgG1亚类抗体,其余6 株单抗均为IgG2b 亚类抗体。
将单抗腹水纯化后用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通过荧光灶抑制试验,对犬血清中的RV抗体进行检测并确定其效价。经过对已知RV 阳性血清、已知RV 阴性血清和待检血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和方便快速等优点。
|
|
|
|
1 |
李耿;程立均;赵伟;刘进怀;张世雄;魏敬双;;pH值对重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9期 |
2 |
张汉荆;;狂犬病病毒的抗原变异株[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3年03期 |
3 |
刘杲;;国际单克隆抗体专题讨论会的摘要和总结[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6年Z1期 |
4 |
;科技前沿[J];今日畜牧兽医;2010年03期 |
5 |
王卫华;刘奇峰;;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9年03期 |
6 |
罗廷荣,源宣之,金城俊夫;应用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9年04期 |
7 |
韩改会;李回;孟先明;罗廷荣;;狂犬病病毒L蛋白的研究进展[J];广西畜牧兽医;2010年02期 |
8 |
张雪明;任杰;;狂犬病病毒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2期 |
9 |
邱沙洛;黄福林;;狂犬病病毒的电镜观察及该病的传播[J];自然杂志;1988年09期 |
10 |
吕本;;狂犬病毒研究近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6年02期 |
11 |
李萍;对狂犬病病毒核酸疫苗的免疫应答[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6年02期 |
12 |
李思经;转基因番茄生产狂犬病病毒外壳蛋白[J];生物技术通报;1996年04期 |
13 |
扈荣良,涂长春,李银聚,侯世宽,李红卫,杜坚,冯丽春,崔青山,殷震;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转基因小鼠对该病毒形成免疫耐受[J];中国兽医学报;1997年05期 |
14 |
张玉慧,高春润,潘广彧,赵钢,张东阳,秦贤,俞永新;狂犬病病毒CTN株不同代次在Vero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和免疫原性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8年02期 |
15 |
袁慧君,扈荣良,张守峰,张茂林,涂长春;狂犬病病毒SRV_9克隆株核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特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年01期 |
16 |
梁秀梅,于潜;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J];生物学通报;1994年06期 |
17 |
李萍;携带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的质粒载体能诱导保护性免疫力[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5年02期 |
18 |
古漓,王树声,C.A.De Mattos,C.C.De Mattos;广西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1年04期 |
19 |
范氾;;诡异的狂犬病毒[J];自然与科技;2010年02期 |
20 |
尹伟;徐洁萍;张金阳;颜焰;周继勇;;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在Bac-To-Bac/AcMNPV杆状病毒系统的表达[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