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流域水盐平衡模型研究
【摘要】:近50年来,随着巴州的经济发展,博斯腾湖流域出现了土壤盐渍化、水质劣化、湖滨湿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改善与保护该流域水土资源环境,建立一个适用于该流域的水盐平衡模型,借以弄清该流域水分与盐分的运动规律,进而分析与评价其水土资源状况,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首先概述了博斯腾湖流域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该流域环境变化的成因。然后,基于J.J.van Wonderen开发研制的塔里木盆地水盐平衡模型,以水平衡研究为主,盐平衡研究为辅,对以清华大学为主的三所高校联合研究构建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做了进一步改进,并开发研制出相应的模型软件包。最后,应用该软件包对博斯腾湖流域的水盐平衡现状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且对流域近期将实施的工程项目拟定出4个方案进行模拟计算,进而预测分析该流域在不同方案情景下的环境变化。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简述了博斯腾湖流域水盐平衡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部分参数的率定方法;重点研究了博斯腾湖大、小湖区的水盐平衡关系。
(2)以Compaq Visual Fortran 6.5、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Visual Basic 6.0等三大应用软件作为工具,分别完成了模型的核心计算模块、数据库管理、用户界面控制等三大功能,研制形成模型软件包。
(3)应用本模型模拟的水盐平衡现状结果表明:灌区用水粗放,作物耗水量大;渠系管理不到位,水量损失严重,有一半以上的引水量损失在途中;博斯腾湖水位基本稳定在1045~1047m之间,属正常现象;焉耆盆地年均水盐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博斯腾湖年均脱盐约54万t,孔雀河流域年均积盐约78万t,主要聚集于排水容泄区和灌区内的“夹荒地”。
(4)将模型用于方案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效果良好。
|
|
|
|
1 |
;水文工作简讯[J];水文;1956年05期 |
2 |
肖迪芳,张雪峰;黑龙江流域水文水资源特性初析[J];水文;1992年01期 |
3 |
郭大本,曾赛星;一本论述黑龙江流域水文特性的专著[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6年02期 |
4 |
班富孝;清水河流域水文特性[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0年01期 |
5 |
汤世珍,贾兵,辛俊;新疆和布克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06期 |
6 |
邢苒苒;王文华;邢子丰;刘建荣;;克鲁伦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1年01期 |
7 |
朱红耕,黄红虎,周建康;长江下游水情与降雨时空变化分析研究[J];人民长江;2002年12期 |
8 |
宋爱清,李强;小流域水文流量计算方法探讨[J];辽宁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
9 |
欧洋;王晓燕;;景观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年23期 |
10 |
刘兴明;刘贤德;车宗玺;张仁陟;;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区苔藓层对流域水文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10年06期 |
11 |
雷晓辉,白薇;基于二元演化模式的流域水文模型[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1年04期 |
12 |
阿依努尔·孜牙别克,梁玉光,高萍,冉玲,阿斯燕;四棵树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09期 |
13 |
段争虎;;土壤水研究在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中的作用、现状与方向[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7期 |
14 |
赵坤;傅海燕;李薇;柴天;;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3期 |
15 |
长江;;第三次长江流域水文协作会在长沙召开[J];人民长江;2005年12期 |
16 |
李长兴;论流域水文尺度化和相似性[J];水利学报;1995年01期 |
17 |
EdwinT.Engman,高鹏;遥感数据在流域水文研究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6年04期 |
18 |
;《乌鲁木齐河流域水文气候区划》成果通过鉴定[J];新疆气象;2001年01期 |
19 |
陆家驹,李士鸿;卫星遥感确定流域水文土地利用类别[J];水利水电技术;1992年02期 |
20 |
余焕全;大凌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水文;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