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土地开发利用中土壤盐分变化研究
【摘要】:
本文选择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和石河子147团为研究区域,分别研究了荒漠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和持续利用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通过本试验,解决荒漠土地开发中的水土、水盐平衡问题,为建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保障土地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种植同一作物情况下,种植年限与土壤含盐量成反比,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含盐量趋于稳定,盐分大量聚集在30-60cm;荒地开垦为林地后,盐类组成类型没有改变,而开垦为草地后,盐分组成类型变为SO42-型,开垦为耕地后盐分组成类型变为Cl--SO42-型。
2.在相同种植年限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地含盐量最低;林地的土地剖面中盐分的表聚性较明显,耕地中土壤盐分主要聚集在30-60cm,草地盐分含量随着深度的加深而增加;不同种植结构中,连作6年棉花的土壤含盐量远低于轮作方式,而在轮作方式中,瓜3年+棉花3年轮作的含盐量最低;连作6年棉花的土壤盐分组成由SO42--Cl-型变为Cl--SO42-,而轮作土壤盐分组成则变为SO42-型。
3.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规律为:持续上升,2006年比2005年上升了1.94米。地下水位的年内变化为:春季最低,夏季次之,秋季最高;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为3月份11月份7月份,说明经过一年种植,土壤盐分含量降低了。
4.土壤含盐量随着膜下滴灌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再降低的规律;并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盐分大量聚集的层次向地表移动;膜下滴灌使用年限对土壤盐分组成类型没有影响;土壤养分在各个层次间的变化是不一致的。
|
|
|
|
1 |
于凤义;赵光辉;周洪杰;张萍;李起兴;娄增俊;;土壤盐分动移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的选用[J];核农学通报;1991年04期 |
2 |
罗廷彬,李彦,任崴,苏风春,王宝军;新疆盐碱地种植耐盐小麦土壤盐分的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2期 |
3 |
侯学煜;中国各自然区的土壤盐分及其与植被的关系[J];土壤;1961年07期 |
4 |
宗一呜;;关于干旱地区盐碱土育苗技术的探索[J];江苏蚕业;1983年03期 |
5 |
常淑平;石应福;;古浪县黄灌区土壤盐分移动规律探讨[J];甘肃农业科技;1992年08期 |
6 |
龚振平,张培英,赵艳忠,刘维,孙敏,张瑞忠;弱碱性土壤井水种稻条件下土壤盐分及pH值变化规律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7 |
高祥伟,费鲜芸,东野光亮;花卉大棚土壤积盐规律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1年03期 |
8 |
邵玉翠;李悦;盛福昆;严晔端;安玉钗;张余良;;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J];生态环境;2006年06期 |
9 |
王博文;潘华;岳中辉;王洪峰;阎秀峰;;不同盐碱化程度草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季节动态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10 |
孙艳伟;李生宇;徐新文;谷峰;邱永志;许波;巩庆;郑伟;刘涛;;流动沙漠人工绿地土壤盐分空间分异特征[J];土壤通报;2010年03期 |
11 |
李韵珠,陆锦文;5100—A型土壤盐分传感器的性能检定及其应用[J];土壤通报;1983年02期 |
12 |
朱世东;;蔬菜大棚土壤盐分的集积及其防治[J];上海蔬菜;1988年01期 |
13 |
严慧峻,魏由庆,左余宝,马卫萍,张锐,安文钰;盐渍土麦秸还田效应研究初探[J];土壤肥料;1993年05期 |
14 |
张自立;陈建军;徐绍清;吕建淼;王庭富;;八个竹种海涂引种试验报告[J];竹子研究汇刊;1993年02期 |
15 |
刘德,吴凤芝;哈尔滨市郊蔬菜大棚土壤盐分状况及影响[J];北方园艺;1998年06期 |
16 |
赵培清,赵贵成,敖静;隆胜节水示范区工程改造后对环境变化的初步探析[J];内蒙古水利;2001年02期 |
17 |
刘广明,杨劲松,李冬顺;地下水蒸发规律及其与土壤盐分的关系[J];土壤学报;2002年03期 |
18 |
刘庆生,刘高焕,励惠国;辽河三角洲土壤盐分与上覆植被野外光谱关系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4期 |
19 |
刘广明,杨劲松,姜艳;江苏典型滩涂区地下水及土壤的盐分特征研究[J];土壤;2005年02期 |
20 |
周兴元,曹福亮;NaCl胁迫对几种暖季型草坪草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