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蓝明菊  
【摘要】:城市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不仅是水资源有效利用和节约用水的一种途径,也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一种方式。虽然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关于污水灌溉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并不多。本文通过室内试验,以石河子市富营养化生活污水为水样,对壤土和沙土进行污水灌溉试验,并与清水灌溉作对比,对污水灌溉前后的土壤物理学特征参数、土壤力学性质、土壤水动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观测、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 (1)富营养化污水灌溉使两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灌污水50次后,沙土有机质含量由0.85g/kg增至1.16g/kg,增幅为36.5%;壤土有机质含量由2.73g/kg增至5.38 g/kg,增幅为97.1%。 (2)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后,两种土壤的干容重随灌污水次数增加而增大,壤土比沙土增大的程度大。灌污水后,两种土壤孔隙度先呈指数形式增加,而后保持稳定。沙土在第15次灌污水后其孔隙度增长了3.7%,并稳定在这个水平上,而壤土在第25次灌污水后其孔隙度增长了4.0%后稳定。与沙土相比,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后壤土孔隙度达到稳定所经历的时间长,但是两者的孔隙度增加幅度基本相等。 (3)富营养化污水灌溉使两种土壤的持水能力都增大,但是对壤土的影响大于对沙土影响。两种士壤的田间持水率均随污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呈“S”型增大。灌污水的沙土的田间持水率由26%增大到28.5%后保持稳定,增长幅度为7.7个百分点。灌污水的沙土田间持水率比灌清水的沙土田间持水率最终大了1.9个百分点。灌污水后,壤土田间持水率由27.5%增大到31.6%后保持稳定,增长幅度为15个百分点。灌污水的壤土田间持水率比灌清水的壤土田间持水率最终大了3.5个百分点。 (4)富营养化污水灌溉使两种土壤的液塑限增大,但塑性指数基本不变,这意味着士壤适耕的含水量范围增加,宜耕期增长。灌污水后壤土的抗剪强度增大,而沙土抗剪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5)污水灌溉使两种土壤的基质势吸力增加,表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上相同吸力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增大。清水和污水在壤土中入渗时,饱和导水率Ks分别0.0019cm/min.0.0024cm/min;清水和污水在沙土中入渗时,饱和导水率Ks分别0.0049cm/min.0.0104cm/min;污水在壤土中的饱和导水率几乎小于污水在沙土里的饱和导水率1个数量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峰;穆征;佘娜;;污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河北水利;2007年05期
2 杨定国;污水灌溉与农业环境污染[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4年05期
3 ;中澳国际合作与水利部科技重点项目“高效、持续性污水灌溉新技术研究”通过验收鉴定[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年06期
4 李磊,康旺儒;对巴基斯坦哈鞣拿巴(Haroonabad)的污水灌溉分析[J];甘肃科技;2004年05期
5 ;利用污水灌农田水中肥多能增产[J];农田水利;1960年13期
6 陈竹君,周建斌;污水灌溉在以色列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6期
7 ;利用城市污水灌溉蔬菜[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59年09期
8 张荣彪,张荣力,李亚军;双城市污水灌溉初探[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0年02期
9 李贵宝,杜霞;污水资源化及其农业利用(污灌)的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年11期
10 李恋卿,杜慧玲,冯两蕊,冯向阳,梁斌;不同年限污水灌溉对石灰性褐土理化性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1 邵志鹏,崔绍荣,苗香雯;利用污水灌溉树木的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2年05期
12 齐志明,冯绍元,黄冠华,查贵锋;清、污水灌溉对夏玉米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3年02期
13 王柱三;;利用猪场污水灌溉[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4年02期
14 Я.З.Шевелев;王柱三;;利用综合牧场污水灌溉[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5年04期
15 冀秉信;太原市污灌现状分析[J];山西水利科技;1996年S1期
16 ;中澳国际合作与水利部水利科技重点项目“高效持续性污水灌溉新技术研究”通过验收鉴定[J];节水灌溉;2001年04期
17 杨金忠,N.Jayawardane,J.Blackwell,陆垂裕;污水灌溉系统中氮磷转化运移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4年04期
18 陈应山;;栽培蔬菜利用生活污水灌溉的经验[J];农业科学通讯;1957年04期
19 姜翠玲,夏自强,刘凌,赵胜领,王磊,万正成,郑文兰;污水灌溉土壤及地下水三氮的变化动态分析[J];水科学进展;1997年02期
20 王延效 ,徐守东 ,贺海生;污水灌溉对农田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佳;吴军虎;张铁刚;裴青宝;;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环境的负效应及防治措施[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蓝明菊;李明思;赵国军;吕锐;;污水灌溉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3 周振民;黄永奇;;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4 谭凤珠;;土壤污染与健康[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雅楠;;农田污水灌溉的可行性分析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韩光亮;席景砖;李翠梅;王守英;张苗;蒋志刚;;河南某市北郊污水灌溉农田土壤镉污染状况及评价[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張幼辰;;污水灌溉区几种动物性食品中汞蓄积量調查[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二届全国营养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8 齐学斌;亢连强;李平;樊向阳;黄仲冬;乔冬梅;;不同潜水埋深污水灌溉硝态氮运移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齐学斌;李平;樊向阳;黄仲冬;乔冬梅;;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机理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廖林仙;;污水灌溉对地下水-土壤-作物系统的环境影响[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潮海;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的生态生理效应及其调控[D];河南农业大学;2002年
2 郑存德;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生长影响及高产农田土壤物理特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3 齐学斌;不同潜水埋深污水灌溉氮素运移及对作物影响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立;黄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土流失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5 张永利;污水和污水污泥资源化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李春莉;放牧对短花针茅草原及糙羊茅草原植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7 刘建立;六盘山叠叠沟坡面生态水文过程与植被承载力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张娟;污灌区土壤、大气和水中石油烃的分布特征、来源及迁移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赵溪竹;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周转[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杨志新;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效应价值的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明菊;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甘露;污水灌溉与施肥条件下氮素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动态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3 吴迪;土壤物理性质的化学调控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邵洪波;污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及重金属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5 程慧艳;利用DRAINMOD模型进行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6 徐冰;污水灌溉条件下重金属分布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7 韩永俊;稻草整株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8 李萃青;FILTER系统运行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张志华;污水灌溉对苜蓿生长、品质及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薛英文;石河子市城市污水处理及农业回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周龙;城郊农民截流污水灌溉问题将彻底解决[N];白银日报;2009年
2 九石宣;合理利用污水灌溉[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方舟;以色列:污水灌溉的利与弊[N];中国水利报;2011年
4 刘富亭;河北对超标污水灌溉说不[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童国庆;以色列污水灌溉利弊分析[N];黄河报;2011年
6 谢群;期待“污水灌溉”回归科学本义[N];中国水利报;2007年
7 本刊记者 谢群;灌区污水灌溉补偿效益应被重视[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吕梁市环保局 潘小云;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N];吕梁日报;2010年
9 胡必强 陈晓春;污水灌溉稻田会加剧温室效应[N];新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杜娟;我想拯救每一滴水[N];辽宁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