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木虱种群动态及其胁迫与药剂对寄主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摘要】:枸杞(Lycium barbarum L.)具有耐盐碱、抗土地瘠薄等特性,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经济及生态树种之一。在新疆地区,枸杞常用于防风固沙,治理盐碱,生产枸杞果品,并且近年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枸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相继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 et Li.)是目前比较严重的虫害之一,在奎屯垦区发生为害情况严重影响了枸杞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明确奎屯垦区枸杞木虱发生规律,与寄主相关性,本文拟就调查枸杞木虱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分析枸杞木虱胁迫后枸杞体内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抗虫性相关酶SOD和POD活性,明确防治枸杞木虱为害后苦参素1号、吡虫啉、石硫合剂三种杀虫剂防治对枸杞体内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抗虫性相关酶SOD和POD活性的影响,旨在为枸杞木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通过对枸杞不同方位枝条上枸杞木虱种群数量调查,掌握了枸杞木虱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枸杞木虱一年中出现4次高峰期,4月下旬第一代成虫产卵造成的种群数量上升、第二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第三代发生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发生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其中6月是木虱成虫活动最高峰,成虫具有较强活动能力,有世代重叠现象。枸杞木虱以树冠东侧和南侧分布为主,而西侧和北侧相对较少;以树冠中上部为主。2、通过枸杞木虱取食胁迫枸杞,测定了寄主体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及SOD、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枸杞木虱对枸杞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都有影响,随着种群数量增加,胁迫作用加强,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且差异显著。而枸杞木虱种群数量大,则胁迫程度强,枸杞叶片中SOD、POD活性越高。可见,枸杞木虱取食危害会对枸杞体内生理代谢造成一定影响,而枸杞自身通过体内代谢调节来防御枸杞木虱的胁迫。3、为了明确害虫防治过程中药剂对寄主植物的影响,试验采用防治枸杞木虱的三种药剂,吡虫啉、苦参1号、石硫合剂,测定了不同药剂对枸杞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不同药剂处理下,枸杞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药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吡虫啉的影响最为明显;同一药剂不同剂量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药剂处理下,枸杞叶片POD和SOD活性均有提高,不同药剂间存在显著差异,同一药剂不同剂量之间存在差异性。可见,枸杞木虱胁迫后,药剂防治能够增强寄主植物的防御反应,基于防治效果,吡虫啉的作用速度和效果最好,其次苦参1号,石硫合剂可以作为保护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