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摘要】:内外部经济之间的平衡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外部均衡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地位举足轻重。国际收支平衡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且常用汇率政策与之配合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节,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是否能引起国际收支的正向效应成为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以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本文探讨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搭配对其在不同渠道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理,基于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本文构建时变参数随机波动率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对政策搭配的国际收支效应进行时变分析。研究表明:在国际收支总量上,(1)相较于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能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爬行钉住汇率制度的作用效果要明显强于爬行带内钉住汇率制度,两者协调更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2)汇率弹性的增强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国际收支效应,使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均能获得稳定;在国际收支结构上,(1)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与汇率政策协调对于产品市场的影响效果尤为显著,且具有高度稳定性;(2)政策协调对金融市场的外生冲击效应则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文章结论有助于加深理解政策搭配的经济规律,并为后续维持外部均衡目标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简短地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以及国际收支的相关理论想归纳整理,回顾了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以及国际收支的历史变化并着重对当前形势进行分析梳理。其次,本文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影响国际收支的总量渠道效应,进而分析在不同汇率制度区间内,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政策效应较好的货币政策工具与不同汇率政策协调影响国际收支的结构渠道效应,政策协调通过两渠道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通过上述渠道效应的差异性分析,总结出疏通效应较差、传导机制受阻的渠道,并以此作为货币当局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重点和依据。最后,本文立足主要结论,从增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能力建设,加快产业转型的同时国际经济合作,关注金融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人民币汇制改革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国际资本流动实行双向监管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