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对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首个24h内给予不同补液剂量,补液速度,补液成分进行液体复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早期液体复苏方法与患者死亡率、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腹腔间隔室综合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1990-2015年5月公开发表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相关文献。根据NOS评分评价及筛选合格临床对照试验,纳入研究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1577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液体复苏死亡率12.4%(30/242),低于充分大容量液体复苏死亡率34.9%(60/172),(OR:0.26,95%CI:0.15-0.43,P0.00001).在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方面限制性液体复苏为20.9%(68/326),低于充分大容量液体复苏53.1%(104/196),(OR:0.13,95%CI:0.08-0.22,P0.00001),腹腔间隔室综合症发生率方面限制性液体复苏为16.8%(26/155),低于充分大容量液体复苏47.4%(46/97),(OR:0.19,95%CI:0.10-0.38,P0.00001)。晶体+胶体液体复苏死亡率为11.4%(10/88),低于单纯晶体液体复苏23.8%,(19/80),(OR:3.64,95%CI:1.42-9.33,P=0.007)。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适的早期液体复苏方法。在死亡率,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腹腔间隔室综合症发生率方面较其他液体复苏方法有明显改善,在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适当给以胶体成分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
|
|
|
1 |
莫蓓蓉;刘海丘;韩雪飞;李新利;;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19期 |
2 |
刘良明;战伤休克的液体复苏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7期 |
3 |
宋慧芳;崔志强;邱方;董晓梅;;休克液体复苏的液体应用与方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S2期 |
4 |
车晋伟;胡森;盛志勇;;烧(创)伤休克战地液体复苏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
5 |
李龙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研究现状[J];海南医学;2010年03期 |
6 |
郭新瑛;钱吉琴;黄兆云;宋文;李芳;;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年06期 |
7 |
王飞;王德亮;;液体复苏在休克中的应用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
8 |
何雪明;谭冠先;;液体复苏在休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7期 |
9 |
张希国;李星毓;宝音;张永;庞存海;;两种液体复苏方法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年11期 |
10 |
郭凯;周荣斌;商娜;;液体复苏的常用药物及治疗原则[J];中国临床医生;2013年01期 |
11 |
霍正录;;液体复苏改善大鼠烧伤后血液流变学的特性[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3年02期 |
12 |
刘良明,卢儒权,林秀来,但飞君,张勇义,黄永红,胡德耀,陈惠孙;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有效液体复苏量和限量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07期 |
13 |
沈洪;创伤早期液体复苏的利弊[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
14 |
柳垂亮,李玉娟,招伟贤;液体复苏与免疫[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
15 |
陈晓雄;丁宁;帅学军;朱捷;叶恭水;;三种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年09期 |
16 |
梅彦宏;宁书芬;陈红莎;王苗;张赛;冯静茹;吴优;赵自刚;;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
17 |
杨毅;邱海波;;液体复苏与肺水肿——休克治疗的困惑[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年04期 |
18 |
程卫东;孙明寅;;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年04期 |
19 |
Rubin WD;刘文洁;;按不同类型烧伤给予不同液体复苏的新概念[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7年01期 |
20 |
高全杰,郭中杰;创伤性早期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