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银方冷敷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对地银方治疗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旨在为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玫瑰痤疮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门诊确诊的玫瑰痤疮患者78例,分成A、B、C三组,每组26例。A组:地银方冷敷+甲硝唑凝胶外涂;B组:地银方冷敷;C组:甲硝唑凝胶外涂,三组均予基础方:银花汤加减方,日一剂,早晚分服,三组患者均治疗7天,在治疗第3、5、7天记录主观指标、客观指标的治疗前后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三组研究对象在民族,性别,职业,年龄,病程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三组临床疗效:A组治愈3例占比3.85%,显效21例,占比26.92%,B组治愈0例占比0.00%,显效15例,占比19.23%,C组治愈1例占比1.28%,显效7例,占比8.97%,A组治愈和显效人数明显多于B组和C组,临床疗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三组间治疗前总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总评分和总疗效指数比较:对于三组的治疗后总评分和总疗效率比较,发现治疗后总评分和总疗效指数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后总评分和总疗效指数:A组优于B、C两组;(4)观察指标比较情况:干燥评分:治疗后7天的干燥评分,三组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组和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灼热评分:治疗后7天的灼热评分,三组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组和B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A组和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瘙痒、刺痛、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评分:治疗后7天的瘙痒、刺痛、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各组的时间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评分都呈现下降趋势。三组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不良反应比较:C组有2例出现皮疹加重及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结论:(1)A组对主观指标(干燥,灼热)的改善优于B、C组,即联合用药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2)A、B、C三组主观指标(瘙痒、刺痛)、客观指标(红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在治疗第3天、5天、7天均有改善,但三组间在治疗第3天、5天、7天的改善差异不大。总之地银方在治疗玫瑰痤疮中对主观指标(干燥、灼热)的改善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