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外部验证

买提尼牙孜·巴克  
【摘要】:目的: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胃癌相关死亡风险,在过去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er,EGC)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EGC的治疗更多的是提倡内镜下微创治疗以及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模式。而对于不同的患者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肿瘤进展程度。本研究旨在探讨EGC的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风险因素,建立并验证一种预测EGC患者LNM风险因素的实用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了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收治行胃癌根治术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EGC患者855例作为建模组,纳入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行胃癌根治术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EGC患者221例作为验证组。在建模组中,通过单因素分析LNM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之后再提取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利用建模组数据建立EGC患者的LNM预测模型,并在验证组中对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在建模组855例患者中,共有182例LNM阳性,总体LNM率为2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12)、分化程度((P=0.001)、肿瘤直径((P=0.001)、淋巴管浸润(Lymphatic Vessel Invasion,LVI)(P0.001)、浸润深度((P=0.001)与是否发生LNM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有无溃疡、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等无显著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未分化、肿瘤直径≥3cm、LVI、浸润深度(p T1b)是EGC患者LNM的独立风险因素,其P值分别为0.119、0.190、0.109、0.001、0.002。基于这五个变量构建一个列线图,并应用验证组对建模组创建的模型进行检验,列线图表现效果较好,校准曲线接近外部验证的理想参考线。结论:EGC预后相对较好,早期发现肿瘤能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机遇。LNM仍是EGC患者诊治和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明确诊断、准确评估是治疗EGC的关键。本研究显示,女性、未分化、肿瘤直径≥3cm、LVI、浸润深度(p T1b)为EGC患者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可以用这些变量建立列线图来有效的预测EGC患者LNM状态,准确判断肿瘤进展程度,根据转移风险的高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在保证根治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改善预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韦英婷;覃家盟;樊金莲;梁敏;周海华;翚东;李婷;;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开发和验证的肝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一项大样本队列和外部验证研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1年03期
2 刘伟;韩冰;王若婷;刘畅;许贞徽;;用户与角色外部验证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年32期
3 C.Kim ;G.Lee ;H.Oh ;G.Jeong ;S.W.Kim ;E.J.Chun ;罗嗣频;;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脏瓣膜病病人胸片心血管边缘自动分析:开发/外部验证[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2年03期
4 沈卫东;整车外部验证模型的设计和制造[J];上海汽车;2004年02期
5 王志宏;闫海洋;刘传丽;;预测妊娠期糖尿病风险模型的外部验证:基于荷兰人群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J];循证医学;2018年06期
6 王俊峰;章仲恒;周支瑞;谷鸿秋;;临床预测模型:模型的验证[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年02期
7 黄英华,乐焕龙,傅宜磊,钱月红;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水分含量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年06期
8 侯少瑞;冯艳春;胡昌勤;;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及其水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8年06期
9 唐长波;岳田利;;近红外光谱法检测果汁中的富马酸[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2期
10 刘冰;杨琼;朱乾华;杨季冬;;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涪陵榨菜中果胶和总糖的含量[J];食品科学;2011年10期
11 李谦谦;祁兴顺;LI QQ;WU YH;ZHU Q;;外部验证“辽宁评分”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准确性:一项中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年03期
12 余道宏;柳艳云;姜红;;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的水分含量[J];中国药事;2014年03期
13 王学良;胡昌勤;杭太俊;;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他啶中头孢他啶、水分和助溶剂精氨酸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0年09期
14 黄朝晖;陆平;杨楠;孟宪军;任贵兴;;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高粱原花青素含量[J];食品科技;2008年10期
15 唐长波;方立刚;;黄桃可溶性固形物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16 沈卫东;桑塔纳2000 GP整车外部验证模型的设计和制造[J];上海汽车;2002年06期
17 M.M.Winkler Wille;S.J.van Riel;Z.Saghir;A.Dirksen;J.H.Pedersen;C.Jacobs;屈瑾;;PanCan肺癌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的精确性——基于Danish肺癌筛查试验的CT模型外部验证[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年06期
18 杨欣;杨瑞瑞;罗定强;;黄芩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定量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西北药学杂志;2010年03期
19 张琳;刘海玲;曹晓云;;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片中环丙沙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年08期
20 徐东来;莫迎;;三黄片专属性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初探[J];中成药;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薛念余;许幼峰;黄品同;;超声双重造影在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金晓辉;丁小云;;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郭恩琪;吴育连;陈健;Sung Hoon Noh;;淋巴结转移对早期胃癌预后的影响[A];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黄峰;周东;应敏刚;;伴有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5 欧阳喜;郝腾飞;朱培谦;;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A];江西省第四次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新进展研修班资料汇编[C];2015年
6 邵钦树;叶再元;杨琼;;45例早期胃癌术后病理及预后分析[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林祥;;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组织类型对照与浸润深度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云林;吴巍;朱延波;朱正纲;钟良;郑萍;徐雷鸣;许树长;戴强;冯莉;黄敏;彭海霞;周忠杰;陆和平;杨蒲芳;周康年;;2007年上海市十三家医院早期胃癌手术率报告[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余传定;;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2005年浙江省肿瘤学术会议全国大肠癌转移与复发的诊治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10 潘文胜;汪春付;王小英;仲华;陈丽荣;;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A];2006华东地区消化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浙江省分册)[C];2006年
11 朱正钢;尹浩然;林言箴;;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A];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2 边玉龙;卢林芝;张志镒;吴正奇;李世华;聂蓬;辛亮;朱筱兰;张永强;杨晓芬;秦天燕;;不同分化程度早期胃癌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A];2021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21年
13 辛亮;卢林芝;张志镒;吴正奇;李世华;聂蓬;边玉龙;秦天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不同浸润深度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及相关因素分析[A];2021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21年
14 郭淦华;叶淑云;应旭卿;王芳芳;;血清Mg7-Ag、PG、CEA检测联合ME-NBI筛查高危人群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A];浙江省第二十六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暨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5 郭召平;周婧;黄智萍;黄天生;;普通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A];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9年
16 李文波;左秀丽;李长青;左芳;顾晓萌;于涛;李延青;;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识别和分组[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17 陈会松;叶国良;;早期胃癌的胃镜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8 肖冰;;关于早期胃癌的诊断[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9 吴云林;李天望;何建华;程时丹;朱燕华;吴巍;;早期胃癌的内镜识别与诊断[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20 陈晓宇;;早期胃癌形态学表现和诊断体会[A];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刘键;IgA肾病预后评估模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年
2 张宁;预测缺血性卒中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危险评分在中国病人中的外部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 唐知己;颅脑损伤患者行I期去骨瓣减压术不良预后的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D];南京医科大学;2020年
4 郭启;肾细胞癌骨转移发病和预后风险因素的识别、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20年
5 叶丁;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筛选及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吕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7 朱晓亮;甘肃省早期胃癌筛查和miRNAs标记物筛选[D];兰州大学;2019年
8 贾如真;表浅型食管癌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D];山东大学;2018年
9 徐平;早期胃癌患者预后差异相关基因的研究与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D];北京协和医学院;2021年
10 徐田磊;第一部分: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分期优化 第二部分:转录组学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11 姜毓;NF-pNETs预后因素及其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2 李状;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处理[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13 陈朋;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银蓝调脂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14 杨绳文;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预后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买提尼牙孜·巴克;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外部验证[D];新疆医科大学;2021年
2 陈志坚;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D];福建医科大学;2019年
3 龙思;术毕风险评估模型的外部验证[D];南方医科大学;2021年
4 李军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21年
5 孙波;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皖南医学院;2020年
6 李慧;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传统豆制品品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力;四种预测前列腺穿刺阳性风险模型准确性的外部验证与比较[D];苏州大学;2016年
8 李和恩;基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的智能诊断系统[D];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
9 赵巍;核酸定量结构功能预测[D];重庆大学;2009年
10 魏立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面制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1 柏科春;卵巢癌TC方化疗后骨髓抑制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D];昆明医科大学;2021年
12 刘宝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子及影像标志物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21年
13 周忠涵;纳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的前列腺癌风险列线图的构建和验证[D];青岛大学;2020年
14 于祥;基于外部验证指标的一致性聚类算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20年
15 周锦辉;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6年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和验证[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
16 袁晨;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D];南昌大学;2021年
17 彭诚;骨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生存预测模型的构建[D];郑州大学;2021年
18 周淑珍;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队列的进展风险因素预测和模型构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年
19 李锦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D];青岛大学;2020年
20 高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于娟;治疗早期胃癌的利器[N];中国医药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陈青;从“发病管理”向“发现管理”转变[N];文汇报;2016年
3 记者 何德功;用钳子可“抓”掉早期胃癌[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章米力 汪敏;过半早期胃癌患者不知病情[N];健康报;2006年
5 驻沪记者  张莉 通讯员  汪米;超过一半早期胃癌患者隐藏在健康人中[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刘琼;OBI系统可用于诊断早期胃癌[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记者 张元婧 通讯员 朱广平;年轻“老胃病”警惕是早期胃癌[N];医药导报;2007年
8 实习记者 王华锋;胃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标准有望改写[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程守勤;3分钟识别淋巴结转移[N];健康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