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I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和糖蛋白Ⅲa基因多态性研究

杨胜利  
【摘要】: 冠心病(CAD)的常见危险因子如高血脂、高血压、吸烟、 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和缺乏运动不能解释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发 生,很明显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参与。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局部和 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 作用。尤其是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 在急性缺血和心肌梗死(MI)患者中明显升高。本文以正常体检 人群、稳定性心绞痛(SAP)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为对照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原性 猝死(SCD)]患者CRP浓度,并与常见冠心病危险因子作比较分 析CRP是否可作为ACS的一种危险因子。为冠心病及其急性冠 脉事件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 脂代谢紊乱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脂蛋白 代谢离不开载脂蛋白(Apo)。Apo AI基因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博土论文 冠心病@者C·反应蛋白、匀肪蛋自AIf因、自脂蛋白E$因和糟蛋白!hag因多击性研究 在不同的群体、民族,结论有所不同。中国新疆维汉两民族冠心 病患者及正常人群ApO AI基因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旨 在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汉两民族冠心病患者ApO AI基因多态 性。 冠心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危险因子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疾 病。人们逐渐关注一些新的危险因子如促凝血因子、同型半眈氨 酸和基因多态性。研究认为 ApO 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紊乱和冠心 病有一定相关性。中国新疆维汉两民族冠心病患者ApO E基因的 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从基因水平探讨新疆维汉两民族人 群中 ApO E基因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在血栓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膜 受体糖蛋白(GP)IIb/llla与 von Willebrand因子结合使血小板粘 附到异常的内皮和纤维蛋白原上从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在血小板 膜上有两种主要糖蛋白即GP IIb和GP Illa,均有很高的多态性。 国外研究认为 GP Illa基因多态性0川w勺和冠心病有一定相关 性,中国新回维汉两民族冠心病患者GP Illa基因的研究国内外未 见报道。本研究探讨新疆维汉两民族人群中 GP Illa基因多态性及 与冠心病的关系。 第一部分 C-反应蛋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危险因子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 梗死和心原性碎死)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并与 对照组怕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 梗死和正常体检人群)比较,探讨CRP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 一种危险因子。 2 埔士论文 冠心病恙者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I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和糖蛋白Illa基因多态性研究 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血 清C盯浓度,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作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 CRP浓度 [18.50 23.98 mg/L(SE 2.sl,n=gi)]显著高于对照组[3.89士 7.14 mg/I.(SE 0.sl, n叫)NP<0.of卜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 CRP浓度(18.65 土 24.12 m叭)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CRP浓度*.95士 24.10 m叭)显 著高于正常对照组*RI,浓度(.03士3.17 <叭)汐<0刀1卜稳定性 ,O绞痛 CRP浓度(.94士 7.50 m叭NP<0.0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恢复期*RP浓度(.93士13.07 <叭)(P<O.01)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 者 C盯浓度(.57士8.27 m叭)(P<0.of);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 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Cny浓度无差 别(P>刀5)并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刀5卜 *)每增加 CRP sing/L,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危险增加到近二倍(用 Logistic回 归,OR=.65人 故C肚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种潜在决定因子。 第二部分 新回维汉两民族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I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新疆维汉两民族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I基因启动 子瞟吟置换突变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方法 用酚氯仿抽提核酸法从周围血自细胞中分离DNA,用 多聚酶链式反应邓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新 疆维汉两民族 107例冠心病患者和 50例对照组进行载脂蛋自 AI KpO Al)基因启动子膘吟置换突变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十75 hp G/A和+83 hP C/T)Mopl酶切研究。 结果 门)MI-卜75hp位点为 GA或 AA)等位基因频率在 3 博士论文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I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阮雪玲,吴庆昌,袁伟杰,张秀薇,佘燕平,黄娇平;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代谢分析[J];海南医学;2005年08期
2 王抒,李健斋,唐蔚青,陈文祥,李培瑛,董军;WHO载脂蛋白AI、B参考材料的靶值转移实验[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年06期
3 杨胜利!830054乌鲁木齐市,何秉贤!830054乌鲁木齐市,洪秀芳!830054乌鲁木齐市,邹阳春!830054乌鲁木齐市,刘明军;新疆维汉两民族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I基因多态性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03期
4 程爱娟,毛用敏,崔让庄,王佩显;载脂蛋白AI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和血脂关系的研究[J];天津医药;2004年06期
5 张春妮,田秀树,黄伟,庄一义,堀内正公;载脂蛋白AI结构中个别氨基酸置换或缺失对促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能力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8年03期
6 赵满仓,黎健,蒋雷,李健斋;载脂蛋白AI单克隆抗体免疫学特性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1992年02期
7 赵庆伟,佘铭鹏,申萍,张华,周梦玲;饮酒和载脂蛋白AI基因启动子-75bp处G/A置换对凉山彝汉两民族血浆载脂蛋白AI水平的影响(英文)[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胡学强,刘焯霖,梁秀龄,罗超权,杨英浩,刘煦文;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载脂蛋白AI-CⅢ基因簇DNA多态性及不同基因型与血脂脂蛋白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年01期
9 张效春,李建夫,杨蕴华,荣秀芹;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和B的评估[J];山西医药杂志;1993年01期
10 郭英华,赵慧之,石秉霞,李清羡,周淑华,庞统英;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AI及B测定对脑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1995年06期
11 张春艳,林学颜;人血清载脂蛋白AI的大量分离、纯化及鉴定[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6年02期
12 何进才,刘心亮,郭志武,莫其农,邸振福;血清载脂蛋白AI和B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J];江西医学检验;1999年02期
13 杨小端,温建中,李萍,蒋冀玲;老年颈动脉硬化与血脂及载脂蛋白AI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14 陈光荣,马玉华;联合火箭电泳检测血清APO_(Al,B)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1994年01期
15 杨昌国,李清华,许叶;载脂蛋白AI和B的免疫浊度自动分析法[J];临床检验杂志;1995年06期
16 魏素珍,贾根深,温进坤;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I和B[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7 惠波,刘凡;血小板一氧化氮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年04期
18 赖晓辉;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6期
19 赵瑞平,宋志军,孙凯;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20 杨丽霞,齐峰,李丽俐,郭传明,王先梅,任丽,王燕,石燕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敏;吕传柱;宋维;丁毅鹏;孟庆华;;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邓琳;沈立松;;增强型肌钙蛋白Ⅰ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李天德;;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变化[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曾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时相缺血修饰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玉成;黄浩;潘灵爱;曾智;;OX40和OX40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艳萍;沈胜芝;;急性乙醇中毒并急性冠脉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陈全福;张敏州;王磊;杨广;;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年龄组之间危险因素与气虚血瘀证积分的相关性分析[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谷云飞;;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涂伟玲;张元春;;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斑块的研究[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郭斌;谢宁;李君安;唐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MPV与心梗发生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胜利;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I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和糖蛋白Ⅲa基因多态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2 刘美霞;急性冠脉综合征瘀毒证及解毒活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徐伟;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冠心病“瘀毒”表征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许竹梅;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反应及他汀类降脂药的抗炎机制[D];中南大学;2003年
5 郭敏;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分化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一华;血小板相关因素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程爱娟;ApoAI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8 祝庆;动脉粥样硬化参考血管对以血管内超声静态方法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变进展和重构过程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9 石金铮;ST2和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心肌重塑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徐峰;乙醛脱氢酶2基因Glu504Lys多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星杰;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居艳娟;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以及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师干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A-2518G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李玉婷;理想LDL-C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脉造影及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黎敏;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现状调查及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郭雪原;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7 肖红;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8 金健;白蛋白—钴结合实验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柴珍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刘春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与心功能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一;及早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2 周自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观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日报记者 曾繁华;一项“领先” 两项“先进”[N];柳州日报;2011年
4 李杰;警惕无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5 广文;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新指南公布[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主任医师 魏开敏;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N];医药经济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朱国旺;急性冠脉综合征宜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实习生 李媛;专家呼吁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指南亟待更新[N];科技日报;2006年
9 燕君;抗凝前先要防出血[N];健康报;2007年
10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孙进军;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应重视介入法[N];健康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