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为Ⅰ型超敏性疾病,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只有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才会发生。过敏体质与特应性(atopy)相关,亦与遗传有密切关系,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50%特应性患者的子代都患有特应性疾病,但所表现的症状即使在同一家族中也可不同。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分子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参与哮喘在内的Ⅰ型超敏反应的IgE抗体、各种炎症细胞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为代表的化学递质或细胞因子有了更新的理解。许多研究结果提示,哮喘除与上述因素以及自律神经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外,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公认哮喘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我们在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的同时检测了新疆和田地区212例维吾尔族人群血样中的S-ECP、血清总IgE和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抗体(Phadiatop)水平,以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血清总IgE、特异性IgE及ECP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同时,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目前已知的可能涉及哮喘发病的β_2-AR16和27位点基因多态性、IL-4启动子区-589(C/T)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及其与总IgE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了解β_2-AR和IL-4二者的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哮喘的关联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索遗传因素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一、血清总IgE、特异性IgE及ECP水平与维吾尔族人群支气
管哮喘的关系
研究苔景和目的
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CKS)共同参与而形成的气
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而嗜酸细胞己被公认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标
志。在变态反应和慢性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嗜酸细胞亦有免疫调节
功能,在几个方面修饰T、B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的
活性。此外,它在组织修复、重建和抗原的表达中亦起着重要作用。
在嗜酸细胞释放的颗粒蛋白中,嗜酸细胞阳离于蛋白(ECP)和主要
碱性蛋白(MBP)的毒性作用最强,而其中以ECP 更加明显,ECP
被普遍认为是炎性反应标志,反映了嗜酸细胞的活化程度。测定病人
血清、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ECP水平,可以判定
哮喘炎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疾病的发作,直接监测和指导抗炎
治疗。为此,我们在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的同时检测了新
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血样中的 S干CP、血情总屹E和吸入性变应
原的特异性lgE抗体ohadiatop)水平,以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血
清总IgE、特异性IgE及ECP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
方法
作者于 2002年 3月在新疆和田地区共调查了 ZIZ例 18~72岁维
吾尔族人(哮喘患者123例,正常对照89例),详细询问病史,采集
血样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根据临床特点、肺功能(FEVl占预计值%)
和所需药物情况将患者分为间歇发作门 例)、轻度门 例)、中度(3
例)、重度门 例)四个组,平均年龄38.35士9I7 岁。健康成年人
89名,平均年龄3 8.12土8.23岁(18-71岁卜作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
真空S盯管采集和处理血清。血清肛P、皿清总lgE和吸入性变应原
的特异性IgE抗体卯hadiatop)水平测定(血样)均在新疆医科大学
变态反应检验中心(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由固定资深
专业测试人员进行测定,应用Un汇AP 00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系
统(SWEDEN PHARMACIA Un汇AP SystemS)检测,操作按说明进行,
定量测定血清ECP、血清总IgE,同时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IgE
— —2一
抗体(PhadiatoP)水平进行定性测定。测定所用试剂均由瑞典法玛西
亚公司(PHARMACIA UniCAP,SWEDEN)提供。
结果
S正CP与哮喘的症状评分k SCOreX总 IgE和肺功能厌EVI
和PEF)高度相关仪<0乃1卜在哮喘各组之间,SECP都有显著性差异
(均有 P<0.01卜 最高值出现在重度哮喘患者组(EC叫.ZIfl。12 11
g/LX且血清 EC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O-0石3,P<0刀1\
同时还发现,变态反应的出现也与SICP值增高有关,IgE与SICP
呈高度正相关关系…-o61,P<0.01X}*CP值也都与哮喘发作的自觉
症状和通过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具有高度相关性,ECP与PEF之间存
在负相关关系O—0.67,P<0刀5卜 以上结果表明,SICP和 lgE二者及
其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嗜酸粒细胞激活程度和分泌蛋白的能力,它们
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并可预示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二、pZ-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新瞩锥吾尔族人群支气管
哮喘及其临床表型的关系
研究背景和目的
pZ肾上腺素能受体(pZ-AR)基因与哮喘的关系一直受到广泛
的重视。编码人02叭x的基困定位于染色体sq“”卫区,己有几个多态
性位点被发现,其中编码区第16和27位氨基酸的变异已在体外实验
中被证实其可以改变BZ人R的功能,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哮喘易感性
及疾病调节基因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我们以新?
|
|
|
|
1 |
李志军;马冰宇;;抗支口服液对哮喘大鼠IgE和ECP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3年03期 |
2 |
孙宝清,王红玉,张纯青,黎穗英,钟南山;支气管哮喘血清IgE和ECP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04年09期 |
3 |
孙宝清,黄海鹭,王远照,钟南山;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特异性IgE与ECP的关系[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4 |
廖勇梅;陈达灿;陈德宇;;培土清心方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ECP影响的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3年08期 |
5 |
袁安辉;;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IgE、ECP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
6 |
舒兰;张哲;谢静;蒋屏;刘克丽;莫非钧;陈锡军;;中医分期辨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IgE及ECP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
7 |
陆汉强;黄秋生;朱习文;;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血清中总IgE、ECP表达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21期 |
8 |
郑华生;林旸;蔡銮端;;玉屏风散加味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对患者血清IgE和ECP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0期 |
9 |
刘冰,朱威,伏瑾,张慧芹;儿童慢性荨麻疹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血清总IgE的检测及其意义[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4期 |
10 |
王平;高云;王利民;曾筱倩;;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ECP及IgE的水平测定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21期 |
11 |
黄烈坤;卓奕春;陈雪丽;;FeNO联合血清ECP及IgE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年20期 |
12 |
买智涛;姜明明;万善志;;FeNO联合血清ECP、IgE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年05期 |
13 |
刘艳丽;林荣军;;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ECP及IgE的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10期 |
14 |
武新华;许晏;萨丽塔纳特.哈纳业特;高丽;沙吉达.阿不都热衣木;;鼻炎清颗粒对大鼠变应性鼻炎IgE、ECP水平的调节作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
15 |
王敏;;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ECP、IL-17与IgE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4期 |
16 |
周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对患者 HA、ECP、IgE水平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年13期 |
17 |
侯硕;郭洁;冯天骄;赵丹;武蕾;;宣肺解痉、化浊解毒法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ECP、IgE、IL-4、IFN-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年32期 |
18 |
谢齐放;王曼知;;血清IgE、ECP及诱导痰ECP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探讨[J];华夏医学;2016年01期 |
19 |
翟璐璐;沈照波;李奕;;FeNO、ECP及IgE联合检测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年01期 |
20 |
张白杜;顾晓琼;皮蕾;刘云锋;车迪;ZHANG Yuan;;血清ECP及总IgE水平在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治疗中的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