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汉族人群HBV基因型与临床类型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汉族人群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与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汉族HBV感染者的血清226份,按感染的临床类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的方法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新疆汉族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B+C混合型为主,占43.8%(99/226),另有B型31.46%(71/226)及C型24.34%(55/226),未分型0.44%(1/226),未见有其它基因型分布。随机选取的4株HBV株经S基因序列测定的结果证实与本法检测结果一致。不同临床类型在B型与C型、C型与B+C混合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4.659,P0.05,x~2=12.698,P0.05)。C型HBV感染者的平均ALT、AST、r-GGT、AKP水平及HBV DNA浓度均高于B型、B+C型患者(P0.05);C型患者的TP平均水平低于B型、B+C型患者(P0.05);C型、B+C型患者的TBIL平均水平高于B型患者(P0.05)。随着临床类型的加重,C型检出率逐渐高于B型、B+C型,进一步在HBeAg或抗HBeAg阳性的LC及HCC的患者中发现基因型C的检出率均高于B型、B+C型。结论:新疆汉族人群乙肝患者HBV存在B型、C型及B+C混合型,以B+C混合型为主,符合我国基因型的总体分布特点,但与国内其它地方汉族乙肝人群相比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基因型与临床类型有关,随着B型→B+C型→C型,HBV引起的临床表现及肝脏炎症损伤程度逐渐加重,B+C混合型与HBV感染后临床病情进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
|
|
|
|
1 |
罗红雨,杨旭,苏先狮;应用环孢素A探讨树鼠句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性[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2 |
张建傲,罗端德;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与临床[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4期 |
3 |
黄朝兴,陈文伟;乙型肝炎病毒对肾脏直接作用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年S1期 |
4 |
杨双旺,杨岁虎,孙佩,但文富,肖蔚,陈美珍;乙型肝炎e抗原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围术期传播监控指标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4期 |
5 |
胡平香,廖奕华,吴斌,晏雪生,邓云梅;鸭乙型肝炎病毒对鸭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06期 |
6 |
闻玉梅;;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会议[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1年05期 |
7 |
蔡皓东;揭开乙型肝炎病毒的面纱[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年02期 |
8 |
王丽;河南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02年03期 |
9 |
王先明,但庆,叶林,杨道玉;乙型肝炎病毒防治的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2年05期 |
10 |
王岩,陈克林,蒋哲锋,王晓静;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年03期 |
11 |
任金才,吴月平,施光峰;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检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3年06期 |
12 |
苏勤;;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和肝癌发生[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06期 |
13 |
刘玲玲,董振芳,闫振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4年14期 |
14 |
王统柱,陈燕;乙型肝炎病毒对肝外消化系统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4年13期 |
15 |
刘玮;中西医结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年03期 |
16 |
陈素清,朱启鎔;医源性乙型肝炎病毒变异[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
17 |
王玉林,汤军;硫代磷酸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乙型肝炎病毒细胞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
18 |
付莉;某学院新生及教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10期 |
19 |
Au W.-Y. ;G.K.K. Lau;杨媛;;乙型肝炎病毒流行区中造血干细胞供体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10期 |
20 |
纪永水,史春娟,张亚斌,吴成,蔡森;乙型肝炎病毒污染针具刺伤5例的紧急处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