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穿颊软管在下颌骨角和升支骨折切开内固定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从口内和穿颊的手术入路复位内固定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方法,评价该手术方法的的疗效,为广大下颌骨骨折患者提供廉价及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2月间12例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患者,用自制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采用口腔内切口达骨面,在原切口处钝分至皮下,切开0.5cm皮肤,将自制穿颊器经皮小孔送入口内骨折端,经皮小孔打孔,行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时期的另外18例同类型骨折患者,仍按照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组间进行对比。结果:用口内和穿颊入路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耳大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手术瘢痕。只有2例口内和穿颊入路患者,3例传统口外入路患者内固定术后骨折处仍有小幅度动度,需行术后颌间结扎固定。传统口外入路8例患者内固定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患者出现涎瘘。结论:在目前美容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口内和穿颊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无外部瘢痕、廉价的优势,且不会损伤面神经,是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
|
|
1 |
王健;经棘突内固定技术的研究及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
2 |
项良碧,祖启明;上颈椎内固定技术及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5年06期 |
3 |
陈晓明;微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58例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4 |
杨松,蒙美运;椎弓根内固定技术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05年07期 |
5 |
张子峰;易志坚;陈富春;曹家树;孟宁波;毕海峰;;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10例初步体会[J];颈腰痛杂志;2008年01期 |
6 |
夏长所,邹云雯,叶发刚;胸腰椎前路Ventro Fix内固定技术的应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年06期 |
7 |
吕成堂;陈维东;王玉武;蔡悦桂;邱星罡;吴加东;;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治疗中椎弓根螺钉的定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
8 |
翁习生,邱贵兴,张嘉,杨新宇,李书纲,赵宏,金今,沈建雄;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远期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01年11期 |
9 |
杨立民;内固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对几个问题的思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年04期 |
10 |
顾敏琪,刘沂;胸腰椎和腰骶部内固定技术和使用器械的回顾与进展[J];中国骨伤;2002年02期 |
11 |
高志潮,汪卫忠;骨水泥充填加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03年03期 |
12 |
赵元杰;隋广维;温准;;交锁髓内钉固定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
13 |
张昭;霍洪军;杨学军;钟秀;邢文华;;兔椎间失稳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药;2008年08期 |
14 |
杨占春;孙晓峰;金彩霞;;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内固定技术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7期 |
15 |
唐丽宇;张敏;齐李平;朱晓东;庄劭玉;龚飞飞;;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
16 |
李连华;孙天胜;李放;;脊柱现代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趋势[J];华北国防医药;2008年05期 |
17 |
侯铁胜,傅强;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及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年06期 |
18 |
李起鸿;王序全;;我国现代创伤骨科的发展与展望[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
19 |
李刚;吴琦明;杨华;唐利民;李建斌;程喜红;张利;唐文成;;微创潜行钢板固定治疗长管状骨骨折41例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
20 |
张金锋;李书忠;;寰枢椎损伤解剖学基础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