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脊柱手术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朱钧  
【摘要】: 目的:对于脊柱手术的病人,术中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相比于不采取任何相对应的措施,对机体凝血功能及降压效果的影响是否一样。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研究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骨科手术患者36例,按照随机区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Ⅰ组),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HH组(Ⅱ组)和高容量血液稀释并控制性降压组AHH+CH组(Ⅲ组)。AHH组在手术开始前进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于麻醉诱导后经静脉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HES:130/0.4)15ml/kg,速度50ml/min。AHH+CH组在血液稀释后术中药物控制性降压至基础血压MAP的75%。观察术中出血,记录输血情况;监测血流动力学,并分别于血液稀释前(T0)、稀释后10min(T1)、手术开始后40min(T2)、术后第1天测血常规、红细胞比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Ⅲ组失血与Ⅰ组和Ⅱ组比明显减少(P<0.05);Ⅲ组病人术中输血例数明显少于Ⅰ组和Ⅱ组,输血量Ⅱ和Ⅲ组比Ⅰ组明显减少。各组血流动力学稳定,Ⅲ组在T2时控制性降压MAP明显降低,其余时点各组MAP无明显差异;而CVP在Ⅱ、Ⅲ组血液稀释后明显升高(P<0.05)。各组凝血功能变化差异不明显:血小板计数在Ⅱ、Ⅲ组血液稀释后降低但仍然大于100×10~9/L;PT值变化同血小板,但也在正常范围内,术后一天各组间无明显差异;APTT同FIB各组无明显差异,且变化与时间点做方差分析,时间因素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在T2时间点后增高,并在术后一天表现出组间差异。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有利于减少异体输血,在联合控制性降压措施后血液保护效果最好,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种措施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葛叶盈,李晓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结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脊柱融合术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05年08期
2 胡晓云,赵斌江,赵植江,陈惠荣;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年03期
3 施小彤;刘涛;李富贵;;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老年舌癌手术患者应用的安全性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史文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在食管肿瘤手术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年28期
5 李蕊;;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年06期
6 刘涛;施小彤;;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9年05期
7 施小彤;刘涛;沈浩林;王维;毛新俊;覃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舌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年06期
8 张冬梅;朱立宏;郎淑慧;徐向辉;常业恬;;不同胶体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李建平;陈森林;温剑华;蔡青;聂成;邹渊;;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7期
10 刘松;王奕;王慧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年10期
11 夏昌兴;;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大手术的临床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年04期
12 刘新春;陈彪;;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与控制降压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13 朱钧;赵晓亮;冯晖;郑宏;;脊柱手术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J];新疆医学;2007年06期
14 张宇;;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脊柱手术[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5期
15 齐爽;陈鹏;;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老年患者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17期
16 陈蕙;;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年03期
17 雷掌文;;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颅脑肿瘤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S1期
18 陈碧岚;欧阳海清;;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0年04期
19 卢锡华;冯艳平;章云飞;;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肝癌手术对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9期
20 夏焱志;曹彦;曹雪莲;;羟乙基淀粉130/0.4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食管肿瘤围术期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育红;刘秋荣;范珂;崔明珠;;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附卧位腰椎手术中的应用[A];河南省护理学会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5年
2 葛叶盈;李晓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结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脊柱融合术的应用[A];2004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李育红;刘秋荣;范珂;崔明珠;;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俯卧位腰椎手术中的应用[A];全国第七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薇;;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配合中的潜在护理风险[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5 王盛章;陈家亮;鲁刚;张晓龙;;具有病人特异性的脑动脉瘤非牛顿流体血流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马宝胜;隋允康;;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动脉狭窄大小对血流动力特性的影响与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丽春;赵连三;唐红;刘丽;刘聪;雷秉钧;;温阳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蓝仲岳;杨涛;吴进泽;张圣恭;胡正扬;;术前长托宁对开颅病人血流动力学与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蓝仲岳;杨涛;吴进泽;张圣恭;胡正扬;;术前长托宁对开颅病人血流动力学与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李天晓;孟艳莉;翟水亭;曹会存;王子亮;白卫星;;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A];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国家级介入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科明;全身麻醉下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后氧供需的变化[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刘万钱;人胚胎绒毛滋养层细胞在子宫脉管系统逆血流迁移的血流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杨鹰;内皮素-1对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程姝娟;Toll样受体4在内毒素诱导的小鼠心肌炎症因子表达和左室功能不全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5 邱霖;分岔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慧博;兔脑血流动力学与缺血半暗带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李湘奇;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宫毅;血流动力学在兔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9 徐伟建;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压力超负荷及乳鼠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10 丁金立;心血管手术规划的血流动力学数值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钧;脊柱手术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2 刘涛;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老年舌癌根治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彭永保;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小肠氧代谢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栾岚;新型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5 姜逸文;不同全麻方法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机体肾功能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乔晔;血流动力学参数动态预测妊高征及妊高征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7 蒋汉涛;急性大量饮酒对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力学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8 田丹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血液动力学及脑代谢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9 汪华君;茶多酚对麻醉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10 李嵘娟;超声评价肾动脉狭窄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仲省 林恒大;郑大一附院创控制性降压新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余剑波;腹腔内压分级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盐酸埃他卡林对麻醉正常血压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李水根;针药复合麻醉为开颅术“护航”[N];健康报;2005年
5 朱国旺;快速心律失常的急诊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湖南省人民医院 邓颖红;良性早搏 家长莫急[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张敏州;中医院里有一流的ICU[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记者吴洁;微循环所18年来成果丰硕[N];科技日报;2002年
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教授 邓硕曾;血液保护 从点滴做起[N];健康报;2008年
10 张迅;两种心脏细胞模型建立[N];健康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