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的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
【摘要】:
目的:通过借助CT影像下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为髓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以及准确、全面的应用解剖学基础。同时也为髓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术前个性化准备提供实验方法和依据。方法:随机采集2008年02月-2010年02月在我院行完整骨盆计算机断层扫描(GE Medical systems/lightspeed 16排多层螺旋CT)的成年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共获得80个半骨盆,均无骨质病变和解剖学异常。将骨盆CT断层影像数据导入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 10.01)。用相同的重建参数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半骨盆模型,模拟将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置入重建的骨盆三维模型,获得拉力螺钉的最佳位置,利用mimics软件测量虚拟髋臼前柱拉力螺钉进针点及进针方向相关数据。结果:(1)髓臼前柱拉力螺钉的进钉点在距坐骨大切迹(29.15±1.85)mm与距髋臼上缘(28.47±2.15)mm交汇处。(2)拉力螺钉与矢状面夹角:男性为:37.47°±1.75°,女性为:47.44°±2.61°。(3)拉力螺钉与冠状面夹角为38.83°±1.66°。(4)拉力螺钉平均长度:男性为:(113.87±2.37)mm,女性为:(105.17±2.97)mm。(5)拉力螺钉平均直径:男性为(9.68±0.77) mm,女性为:(8.2±0.62) mm。男性及女性髋臼前柱拉力螺钉进针点、拉力螺钉与冠状面夹角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及女性髋臼前柱拉力螺钉长度、直径及螺钉长度与矢状面夹角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影像下数字化三维重建骨盆的骨性结构图像效果良好,可精确测量确定进针点及进针方向,骨盆的数字模型不仅为髋臼前柱骨折拉力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而且能为该技术的个体化治疗使用提供简便、直观的术前准备。
|
|
|
|
1 |
李光磊,张汉瑜,梁文清,常西海;髂腹股沟切口治疗髋臼骨折15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2年12期 |
2 |
;稳定脊柱前柱的一种新型复合装置[J];医用生物力学;1995年02期 |
3 |
王先泉,张进禄,周东生;髋臼前柱骨折与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骨伤;2005年02期 |
4 |
王庆贤,张英泽,潘进社,李亚洲,刘向东;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定量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年02期 |
5 |
Lo K
,肖建桥;咽前柱、磨牙后三角鳞癌的放疗[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88年02期 |
6 |
王良意,陈德玉,郭永飞,徐建伟,王新伟;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前柱高度变化对功能改善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2期 |
7 |
贺卫东,杨滔;髋臼前柱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一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03期 |
8 |
杨克难
,张要选;经股骨粗隆下侧方牵引治疗骨盆环前柱损伤一例[J];医学临床研究;1987年03期 |
9 |
马永平,叶缉熙;髋臼柱骨折并中心脱位手术治疗11例[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10 |
戴力扬,周维江;髋臼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
11 |
唐天驷,孙俊英;髋臼骨折的诊断和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1999年12期 |
12 |
鲍琨,孙玉强,陈东,王赤宇,周蔚;经瞄准器引导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J];上海医学;2002年S1期 |
13 |
宋朝晖,张英泽,彭阿钦,潘进社;髋臼在前柱投影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骨伤;2004年11期 |
14 |
毛泽国;脊柱三柱划分疑问[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10期 |
15 |
石成弟;郭晓山;黄俊武;水小龙;周海波;;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16 |
李世和;姚成霖;唐景清;庞瑞林;;髋臼骨折的改良投照法及X线分类的临床应用[J];云南医药;1991年05期 |
17 |
韩铭;髋臼前柱和前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1例治疗体会[J];中医正骨;2000年04期 |
18 |
王庆贤;张英泽;潘进社;彭阿钦;吴希瑞;王鹏程;李衡;张世强;李亚洲;刘向东;赵立力;;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23期 |
19 |
孙俊英,唐天驷,洪天禄,董天华;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1997年06期 |
20 |
戴力扬,周维江;髋臼骨折(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