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紫外辐射特征研究

金莉莉  
【摘要】: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监测站2007年1~12月紫外辐射、总辐射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2007年4~5月直接和散射辐射数据,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紫外辐射特征及影响因子,紫外辐射与总辐射关系,重点分析了不同天气型紫外辐射及紫外辐射与总辐射比值变化特征。建立了估算方程,利用紫外辐射计算臭氧并检验。 主要结论如下: (1)紫外辐射和紫外UV-B辐射年总量分别为305.64MJ·m~(-2)·a~(-1)和8.59 MJ·m~(-2)·a~(-1)。7月最大,12月最小。冬季的紫外和紫外UV-B辐射大约只有夏季的2/5多一点和1/4多一点。紫外和紫外UV-B辐射全年瞬时强度峰值均在6月份,分别为66.9W·m~(-2)和2.51W·m~(-2)。 (2)紫外辐射年平均值在总辐射年平均值中所占比例为4.99%,平均变化范围为4.16%~5.9%。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变化位相为单峰型,夏季大,冬季小,春、秋季居中。随着云量的增多,紫外辐射与总辐射的比值增大,随着沙尘的增多,其比值减小。紫外辐射与总辐射比例和总辐射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其比例在春季最小,春季和冬季集中在4.5%左右,夏季为全年最高,集中在5.5%左右,秋季集中在4.7%左右。 (3)紫外辐射受云量和沙尘影响很大。紫外辐射随总云量增多降低,碧空最大。与晴天相比,阴天UV和UV-B辐射分别减少31.68%和33.69%;多云天UV和UV-B辐射分别减少15.74%和16.89%;少云天UV和UV-B辐射分别减少11.64%和13.15%。层积云(Sc)、卷云(Ci)时,平均紫外UV辐射比晴天分别减少23.63%、12.53%;平均紫外UV-B辐射比晴天分别减少17.47%、14.31%。随着沙尘的增多,紫外辐射值越小,沙尘暴天气时UV和UV-B辐射值为沙尘天气中最小值。浮尘、扬沙天气,UV和UV-B辐射分别被削弱了11.91%和14.68%,沙尘暴天气分别被削弱了41.91%和44.32%。云量和沙尘对UV-B的衰减大于对UV的衰减。 (4)紫外辐射与总辐射关系密切,且呈显著正相关。在常规气象要素中,地温与紫外辐射的关系最密切。拟合方程比较稳定和可信,可用来估算塔中紫外辐射值。根据白建辉的经验公式,对塔中2007年4月9日~5月20日的数据做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在塔中决定O3的主要因子是散射因子,其次是光化学因子,最后是UV。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清;金莉莉;杨兴华;;沙漠腹地紫外辐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5期
2 何清;金莉莉;杨兴华;艾力·买买提明;;塔中紫外辐射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11年06期
3 胡江林,李劲;湖北省天空云量的特征分析及其预报[J];湖北气象;2000年02期
4 国世友;孟宪林;赵柠;;大气环境预测的云量替代性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年05期
5 王捷馨;赵中军;尚可政;王健;雷刚刚;;环渤海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6 崔文君;智协飞;朱寿鹏;周志敏;王晓芳;李红莉;;一次长江流域梅雨降水中三种云量计算方案的对比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6年02期
7 王志信;林友明;黄鹏;贾秀鹏;;基于时间序列的中亚地区云量特征分类及云量变化趋势[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4年05期
8 尹佳;姚永强;王红帅;李林;尤显龙;周云贺;马江龙;刘立勇;李俊荣;钱璇;;天文选址的夜间云量处理方法[J];天文学报;2012年03期
9 王晓红,刘新生,范彩兰;目测云量的几种方法[J];陕西气象;2000年02期
10 张彩英,董怀英;Fn云量能记录10吗?[J];河南气象;1999年04期
11 赵红岩,付秀兰,李珍;甘肃省云量的气候特征[J];甘肃气象;1997年03期
12 朱小祥,孟旭,方宗义,刘玉洁,李开华,谢光中,丁有济;利用卫星资料计算云南地区云量及云特征分析[J];气象;1995年01期
13 钱正安,刘明,衣育红;亚洲地区云量参数化的对比试验及云的影响[J];气象学报;1992年01期
14 王喆文;黄鹏;林友明;;利用小波分解的时间序列云量预测方法[J];遥感信息;2016年04期
15 王志信;黄鹏;林友明;贾秀鹏;;面向遥感卫星数据获取应用的时间序列云量预测方法[J];遥感信息;2014年03期
16 钱璇;姚永强;张永婧;;大型地面太阳望远镜选址云量调查[J];天文学报;2012年05期
17 钟洪麟;施润和;曲培青;张慧芳;高炜;;MODIS影像的局地云量信息元数据提取算法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18 施洋;姚永强;刘立勇;;天文选址数字云量白天观测处理方法[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年04期
19 毛节泰;开展我国云量分布的卫星资料统计研究的建议[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6年S1期
20 钱云,钱永甫;局地云量变化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一帆;胡友彬;史纬恒;;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在天空云量预报中的应用研究[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青年论坛[C];2016年
2 林岩銮;;考虑次网格水汽变化的统计云量方案的开发和评估[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 我国气候模式发展与评估、气候模式预测技术[C];2015年
3 胡一帆;胡友彬;史纬恒;;支持向量机在南京市云量预报中的应用[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 地基遥感观测技术与应用[C];2015年
4 达布希拉图;苏立娟;邓晓东;;内蒙古地区云量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董文乾;张社岐;;50年来陕西云量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6 安宁;王开存;;利用MODIS卫星资料研究全球近10年云量变化[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0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3年
7 李莹;赵春生;丁守国;;气候动力因子对中国地区高中云量变化的影响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罗藤灵;张卫民;余意;皇群博;邢德;邢翔;;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天气形势统计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C];2018年
9 苏立娟;达布希拉图;邓晓东;;用卫星资料分析内蒙古云量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罗藤灵;张卫民;余意;皇群博;邢德;邢翔;;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统计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5 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形成机制变化与监测预测及其影响评估[C];2018年
11 毛敏娟;;浙江省云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12 马杰;杨忠明;;安顺日照和云量变化的统计分析[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3 王知田;李昀英;陶恒锐;;2004年冬春季中国地区云的模拟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4 董文乾;张社岐;;近50多年来陕西云量状况变化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5 李慧晶;刘建西;林丹;王维佳;张世林;;中国西南地区50年云量分布特征[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16 石慧兰;贾汉奎;邵志勇;陈成国;;鲁西北日照变化与云量和气溶胶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7 陈勇航;黄建平;亢燕铭;葛觐铭;管晓丹;黄鹤;;西北典型地域条件下云量的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8 马茜蓉;游庆龙;周毓荃;蔡淼;;基于CERES资料分析中国近15年云量时空变化特征[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论文集[C];2017年
19 徐国强;郑晓辉;;GRAPES新云量计算方案引进和影响试验[A];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3年
20 翟晓;;CL31激光云高仪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的算法分析[A];广东省气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仁彤;亚洲和欧洲人种平均3D面部解剖结构特征对眼部紫外辐射暴露强度的影响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云鹤;南极冬季云量异常对海冰变化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20年
3 达布希拉图;内蒙古地区空中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卫星监测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金莉莉;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紫外辐射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云博;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存档影像的云量组合模型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3 王彤;基于光谱解混的MODIS云量估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申茂阳;基于主动在线极限学习机的卫星云量计算[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5 崔丽娜;塔克拉玛干沙漠水汽时空分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瑞瑞;城市化与气候变化对长三角地区城、郊云量分布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
7 郑晓辉;GRAPES新云量计算方案引进和影响试验[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8 赵倩;基于卫星产品的重点海域云环境参数气候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杜亮亮;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带云水资源分析及夏季云量中短期预报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赵学哲;分类算法在内蒙古沙尘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年
11 王丹丹;塔克拉玛干沙尘暴源区空气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12 孔维斌;基于深度极限学习机的卫星云图云量计算[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13 王建鹏;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14 赵玉广;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形成机制的分析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15 王敏仲;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天气及地表热力气候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16 李杨红;翻译规范视角下《晴天下猪》系列的翻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17 王舰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卫星云量计算[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18 殷馨玉;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的我国东部地区云系发生频率及其结构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
19 曹梦;紫外辐射对白鲜生长和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20 卢亚菲;紫外辐射对三叶草彩斑蚜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郭倩 王井怀 屈凌燕;“用云量”激增下的数字经济热度[N];经济参考报;2022年
2 记者 殷雷;昆明跻身全国用云量城市前十[N];昆明日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苏洁;用云量有多重要?[N];中国保险报;2019年
4 记者 李思凡 陈辉;昆明“用云量”增长4.9倍 排名西部第二[N];昆明日报;2019年
5 记者 李恒强;云南用云量高速增长[N];云南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徐恒;“用云量”将成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指标[N];中国电子报;2018年
7 记者 邱登科;云量报告精确反映市场主体云端活动状况[N];民营经济报;2018年
8 通讯员 李志宏 吴烨;塔克拉玛干沙漠起沙阈值演变特征确定[N];中国气象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张杨;优刻得“云量贷”助中小企业获贷[N];解放日报;2020年
10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中国第一支探险队将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N];中国青年报;2018年
11 崔静;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少530万“岁”[N];西部时报;2007年
12 记者王少杰、高峰;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加紧绿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3 记者 李冬梅;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固碳160万吨[N];中国气象报;2021年
14 本报记者 王进东;塔克拉玛干沙漠古代交通之谜被破解[N];科学时报;2010年
15 记者 高晗;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水稻[N];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
16 关拥军 沈学武 胡志刚;火车开进塔克拉玛干沙漠[N];人民铁道;2022年
17 郑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N];经济日报;2007年
18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提升“用云量” 推进智能化[N];甘肃日报;2022年
19 记者 刘畅 通讯员 于海涛;武汉沙尘暴天气影响基本结束[N];湖北日报;2021年
20 记者 刘若馨;气象部门全力应对强沙尘暴天气[N];中国气象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