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调查研究
【摘要】:21世纪,人类面临着和平、人口、能源、环保等一系列挑战。在竞争日益的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对人的反应、协调、思维、适应等健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们获得强健体魄、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是我国社区体育近年来发展中的一种新兴的、非常活跃的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以下简称乌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为响应党中央“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为把全民健身运动更好的落到实处,本研究对乌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发展在理论上提供借鉴与启发。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乌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1.乌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参与者、管理者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老龄化,活动项目简单等问题,使体育草根组织成员单一,影响了体育草根组织的壮大。
2.乌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因场地设施、季节、组织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体育指导员缺乏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草根组织的发展。
3.、乌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是非政府注册组织,缺乏政府的统一管理、支持与服务,对其投入也相对较少,影响了体育草根组织的发展。
4、乌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有着巨大的社会内源性需求,小型,灵活,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等优势。只要解决好存在的问题,体育草根组织的发展前景良好。
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发展,对乌市全民健身和体育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应该充分认识并重视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重要性,完善社区体育管理制度,体育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政府行政部门和体育草根组织的联系,利用社会转型的契机,结合乌市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发展社区体育草根组织,促进乌市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
|
|
1 |
陈庆青;试析香港社区体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体育文史;1998年06期 |
2 |
韩云;南通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
3 |
顾渊彦,何元春;体育教师与社区体育建设[J];体育学刊;2001年02期 |
4 |
杨忠,王世哲,康英萍;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
5 |
杨津津!(100081);社区体育的一个角落[J];中国学校体育;2001年04期 |
6 |
楼兰萍,虞力宏;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7 |
胡健;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政策研究[J];体育学刊;2004年03期 |
8 |
樊炳有;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
9 |
高军;嘉兴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0 |
尹华丁,周应德;社区体育与人文关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1 |
樊炳有;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论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2期 |
12 |
骆积强,方熙嫦;台湾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3 |
王颖;我国社区体育现状述评[J];引进与咨询;2005年01期 |
14 |
李娟,牛静;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J];体育学刊;2005年03期 |
15 |
付明;人口老龄化与社区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8期 |
16 |
任海,王凯珍,王渡,林洁,陈国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探讨之一[J];体育与科学;1998年02期 |
17 |
卢元镇,刘凤霞,李国军;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体育的立足点——社区体育“以人为本”的讨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1期 |
18 |
林朝晖;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9 |
谭延敏;城市社区体育与学校协调发展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20 |
陈荔妮,吴尤敏;新时期社区体育的发展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关系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