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维汉大学生对现代汉语多义单字的原型判定对比分析

冯远  
【摘要】:人类对主客观世界的探索无不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层递式的过程。人类对语言的认识和研究,依然如此。在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中,词汇系统又是随着人类时代进步而变化最快的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最能反映人类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再到实践的发展变化特点,为此,词汇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家族相似性”的原理阐述了多义词范畴之间的关系是有理据的。多义词首先出现的就是其最核心的意义,然后再拓展出其它义项,形成多义词。这种关系使多义词成为了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对多义词的原型认识尚不清楚,那么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就更无从谈起,多义词教学也就难以取得成绩。 本论文属于认知语义学研究的范畴,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心理词典理论,采用访谈法和问卷实验的方式,选取了现代汉语词频最高的10个多义单字的94个义项作为实验内容,对比分析了维汉大学生对其原型意义的判定结果,最终发现维汉学习者对多义词的原型理解和产出因不同的词而有不平衡的发展水平。对同一目标词,维汉大学生对其原型的判定主要表现为一致性和非一致性。 一致性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1.维汉大学生对同一目标词的原型判定完全一致,同时也与目标词的词典原型意义完全一致。这说明目标词的词典原型意义在当前情况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维汉大学生对其词典的原型意义的理解都非常准确。2.维汉大学生对同一目标词的原型判定完全一致,但与目标词的词典原型意义不一致。这说明目标词的原型意义在当前情况下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目标词的原型意义正在脱离词典意义的表征而在实际语用中可能转变成为维汉大学生判定的语用意义。同时也说明维汉大学生在实际语用中能动态调整对目标词的原型意义的理解并最终形成一致的判定。 非一致性也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1.维汉大学生对同一目标词的原型判定完全不一致,同时也与目标词的词典原型意义完全不一致。这说明维汉大学生对目标词的词典原型意义的认知有不同的理解,且彼此理解的也各不相同。这也可能进一步说明目标词的原型意义自始至终都没有被维汉大学生所理解,目标词的词典原型表征可能还有待商榷。2.维汉大学生对同一目标词的原型判定完全不一致,但汉族大学生的判定与目标词的词典原型意义完全一致。这说明汉族大学生对其词典的原型意义的理解非常准确,而维吾尔族大学生没有或者尚未理解目标词的词典原型意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双语教学可能还不够完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目标词的词典原型意义尚处在认识和理解当中,还不稳定。二是维吾尔族大学生可能依据自身的语言体验对目标词的词典原型意义认识有困难。这种困难可能是维吾尔语和汉语语际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是维吾尔语语言文化和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限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没有对其背后的原因进一步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同时还发现维汉学习者能依据自身的语言体验动态地调整对同一目标词的原型理解,最终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对同一目标词的语义理解会形成大体一致的边缘词汇,从而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最后文章建议进行多义词教学时须关注以下两点:一是要注重学生对多义词原型义项的理解;二是要关注学生对多义词原型义项理解的动态变化,最好是结合学习者自身的语言体验进行多义词教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芳杰,冯雪梅;语义结构与歧义分解[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李娓;诗、《易》同趣——多义与超越[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蒋澄生;试论英语中的歧义、模糊与多义[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陈启程;张洪敏;;舞蹈世家(小话剧)[J];剧作家;2007年02期
5 刁会秋;;从传统训诂学的角度看歧义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6 ;一词多意[J];文学与人生;2006年10期
7 刘振宇;;英语一词多义和汉语的一意多译[J];英语知识;2009年05期
8 何蔚;;浅谈现代汉语歧义现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7期
9 白世俊;论英语情态助动词意义假说及其单义回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1期
10 马惠玲;“老”语义探微[J];殷都学刊;2002年03期
11 李燕;汉语基本颜色词之认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02期
12 郑秋娟;;《型世言》多义程度副词计量考察[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3 张平;;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佛道意趣[J];语文学刊;2008年10期
14 钟晶;;汉语“给予”双及物构式语义的构式语法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15 周世倬;;巧释一词多义[J];英语知识;2009年09期
16 张平;;以出世之心体味入世之情——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佛道意趣[J];甘肃林业高职教育(综合版);2008年02期
17 王海霞;;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审美解读[J];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03期
18 陈朝霞;;介词in词典义项的“万维”透视——以《新英汉词典》和《英华大词典》中的in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9 赵惠霞;古典诗词中水月花意象浅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0 吕郑芳;;模糊语言语义特征概述[J];文教资料;2009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峰;;水墨诗词——从中国诗的“模糊”特征看古典诗词的鉴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张著说;周雅倩;黄萱菁;吴立德;;基于外部知识的定义类问题回答[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宫准;;句子阅读中的情绪启动效应:来自眼动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瑜;周仁来;;不同SOA下启动词-目标词的反应关系与语义关系在阈下语义启动中的分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朱虹;贾玉祥;刘扬;;基于混合特征的汉语形容词词义区分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朱虹;刘扬;俞士汶;;面向搭配知识库建设的汉语词义区分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8 韩玉昌;;汉语阅读中语音作用的ERP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钦;李小花;姜扬;;情绪启动效应的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济洪;王瑞波;王蔚林;杨杏丽;高亚慧;李国臣;谷波;;汉语框架语义角色的自动标注研究进展[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红霞;中文阅读中注视位置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田静;汉语旋转文本加工:来自眼动的证据[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任桂琴;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即时加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钊;汉语婴幼儿语法范畴的最初习得[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7 刘明矾;情绪负启动效应的双重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8 由丽萍;构建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哲希;阅读中教学干预手段对词汇习得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朴恩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远;维汉大学生对现代汉语多义单字的原型判定对比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2 符莉;日语「家」的多义扩展及其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3 于鹏;对多义动词“とる”的认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闫璐璐;多义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贾茜茜;基于原则性多义模式的英语介词FOR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徐宁;英语介词AT多义网络的认知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欢欢;现代汉语“口”部单音节多义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汪宝兵;Across和On的多义及To和For搭配的认知语言学理据[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一天;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德语词义变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刘霞;原型范畴理论在九年级化学化学符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汪堂家;多义的“创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周继圣 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教授;委婉的修辞 多义的“寻找”[N];中国电影报;2009年
3 杜学敏;中学女生事业期望值远低于男生[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汪来超;从事家务劳动较多 离婚时可否要求补偿[N];法制日报;2001年
5 王洋;从事家务劳动较多离婚时可否要求补偿[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6 河北大学中文系 刘玉凯;朱自清的姓、名、号[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王迅;让后人的想象更复杂多义[N];文艺报;2010年
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翔平;排除阅读障碍困扰[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河北功成律师事务所 王会新;从事家务劳动较多离婚时能要求补偿吗?[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10 刘翔平;都是阅读障碍惹的祸[N];健康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