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研究

赵洁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历史方位对立德树人进行当代阐释和任务部署,回应了新时代我们党和我们国家致力于“为谁而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关键问题,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思想的辩证承继,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创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基于国际坐标、中国现实和历史方位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之关键内容,以思政课为关键课程,以教师队伍为关键力量,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对新时代教育任务和使命的审视、发展和践行。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围绕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和实践育人,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的承继和发展为理论逻辑,以教书育人、课程育人、劳动育人、环境育人为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体。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从内涵论析、理论渊源、历史演进、时代背景四个方面对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生成机理进行逻辑论的阐释。新时代我们所立之德是“大德”、是“学德”、是“师德”,所树之人是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是“内圣”和“外贤”、“育人”和“育才”、“道德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之人、堪当时代重任之人和全面发展之人。从核心动力、文化动力、精神动力、根本动力四个方面对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动力保障进行动力论的阐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保障立德树人的战略地位、政治立场和办学方向的核心动力;坚持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保障立德树人的文化动力;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德之关键,也是保障立德树人的精神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保障立德树人的根本动力。从思想发展历程、角色定位、实践遵循、价值旨归四个方面对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教书育人实践进行主体论的阐释。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历经初步孕育、逐步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并形成完整体系;新时代教师有着新的角色定位,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是承担国家教育服务职责的专业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先生”;要坚定教师主体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和道德素养,深入教师对“德”的认知,做道德的价值选择和实践。从思政课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课程体系构建、教学体系构建、思政课守正创新四个方面对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课程育人实践进行课程论的阐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扎根中国大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走出课程思政的误区和困惑,促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要做好衔接,完善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从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原则遵循、内容维度、具体实践四个方面对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劳动教育实践进行劳动论的阐释。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对“德智体美新”的拓宽,其目的不在于劳动本身,而在于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思想性和时代性、整体性和独立性、协同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要围绕德性、方向、实践的维度进行内容建构;要要分层分类分级进行劳动教育实施,构建大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育新,推进劳动思想教育、劳动知识技能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从立德树人教育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网络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对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环境育人实践进行环境论的阐释。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自觉,优化立德树人的自然环境;通过引领思想观念、开展丰富文化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以优化立德树人的精神、知识和隐性文化环境;通过整合媒体资源,引领网络内容建设,推动媒体联动,以优化立德树人教育的网络环境;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增强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合力。总而言之,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需求,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教育思想为理论之基础,以教书育人、课程育人、劳动育人、环境育人为实践之向度,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格局的、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是关乎人类未来发展走向、中国教育前进方向、学校思政教育正确导向的战略安排和部署。进一步梳理和深化对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系统理解和具体实践,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国际社会、担当时代使命、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蕴和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心铭;;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学习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01期
2 栗红侠;孙英梅;;思政课“五模块”立体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年04期
3 刘建成;刘柏炎;;高校思政课践行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4 王鹏;;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1年12期
5 徐静;;如何给低年级孩子上好思政课[J];平安校园;2019年08期
6 龙燕;;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23期
7 季晓军;;把握逻辑起点,深浅有度开展小学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教学;2019年Z4期
8 楚国清;;大力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03期
9 翁就勇;;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长江丛刊;2019年07期
10 李大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三维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06期
11 仇怀凯;刘烨;陈军绘;;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05期
12 ;上海市黄浦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J];现代教学;2019年12期
13 唐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思政课的指导功能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14 何虎生;张林;;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时代意蕴、实践要求与保障机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论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04期
15 李轩航;;习近平文化建设视阈下思政教学创新性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16 刘贵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J];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Z2期
17 赵凌云;;大学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11期
18 ;陈宝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J];陕西教育(综合版);2019年05期
19 李兵;;理直气壮开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J];社会主义论坛;2019年05期
20 陆祉亦;;劳动教育与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耀灿;曾文;;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探析[A];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第六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论文集萃[C];2016年
2 刘书林;;以唯物辩证法统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从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3年
3 王为全;;以“三个自信”教育为核心,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创新[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3年
4 肖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5 刘原;;思政课: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6 黄蜺;;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建构[A];新时代 新思想 新学术 新实践——全国学校共青团2018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8年
7 徐鼎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回顾[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8 罗映光;;高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A];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今中国社会思潮[C];2013年
9 张毅;郝梓欣;;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探赜[A];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第2辑)[C];2018年
10 张尚清;;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法[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C];2021年
11 邵帅;;课程思政元素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组织”职能教学为例[A];“两化”教学模式在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中的探究和实践专题论文集[C];2021年
12 任元翻;刘春华;;课程思政融入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A];2021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21年
13 朱红钧;;理工科专业基础课“三寓四化”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A];第十四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NVTA2021)摘要集[C];2021年
14 陈鹏;;高校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探索[A];2021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15 莫倩;罗安仲;黎丽;;就业导向下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A];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16 黄小东;;工学结合模式下,浅谈职业(技工)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A];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17 朱其锋;;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A];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C];2020年
18 李豆豆;;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探索[A];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19 钟婧;;高校思政类学生社团在战“疫”中的使命担当[A];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20 张中楷;;高校思政课应成为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领路人[A];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洁;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1年
2 王爱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3 蔡毅强;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运行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年
4 王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20年
5 马曦;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20年
6 周千猷;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
7 陈爱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8 韩丹凤;新时代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状况及引导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
9 马荣华;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孙振琳;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0年
11 王敏;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
12 艾春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
13 张录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14 李建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15 黄云平;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正义观研究[D];浙江大学;2021年
16 王新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
17 姜汪维;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文艺理念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
18 胡炅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19 朱鸿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1年
20 李辰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亚飞;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20年
2 杨海梅;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年
3 宋婷;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
4 叶宝爱;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5 斯日格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6 郭云霞;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1年
7 张桂亮;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1年
8 刘亚琼;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探究[D];江南大学;2017年
9 夏奕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年
10 徐通;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
11 许柳;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年
12 靳晓煜;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年
13 孙艺格;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14 郭一丁;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启示研究[D];中北大学;2021年
15 黄倍乔;习近平关于加强党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领导的重要论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
16 陈沙沙;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年
17 赵允康;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
18 赵美艳;习近平语言艺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
19 姜苗;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0年
20 张党清;基于立德树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王鹏;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N];人民日报;2021年
2 记者 李娜;牢记殷切嘱托 勇担时代使命[N];吉林日报;2021年
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N];江西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汪晓东 李翔 宋静思;总书记这样和大学生谈心[N];人民日报;2021年
5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吴艳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的四大热点[N];重庆日报;2021年
6 本报记者 刘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N];人民日报;2021年
7 本报记者 汪晓东 李翔 宋静思;总书记这样和大学生谈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
8 记者 徐林 通讯员 岳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N];南方日报;2019年
9 记者 田静 杨猛 张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N];云南日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高菲 王溦 尚陵彬;汲取奋进伟力 培育国之英才[N];宁夏日报;2021年
11 记者 黄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直气壮办好新时代思政课[N];淮北日报;2019年
12 记者 郑昭;坚定制度自信 不忘初心使命[N];福建日报;2019年
13 记者 周晓荷 史晓琪;坚持立德树人 全力办好思政课[N];河南日报;2019年
14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国和 通讯员 陈家喜;推动思政课创新改革 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N];深圳特区报;2019年
15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甘肃日报;2019年
16 来宾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 梁运球;坚持立德树人办好思政课[N];来宾日报;2020年
17 本报评论员;办好思政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陕西日报;2019年
1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人民日报;2020年
19 昭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壮;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广元日报;2019年
20 通讯员 王丽华;禄丰县强化思政课教育筑牢立德树人根基[N];楚雄日报(汉);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