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马晨  
【摘要】: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阐发了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期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阐述。 首先,正确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可分为作为整体的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设、履行党的执政职能的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建设和广大党员层面执政能力的建设三个层次。同时,全面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必须把握好执政和领导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关系,执政能力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拓展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出了崭新课题,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新的党建框架,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再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和优化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保障党的执政安全,有助于维护党的执政形象,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成效。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必将对党的执政实践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世纪,诡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与趋势都决定了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以更加强大的风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元钊;;论执行力建设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升[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2 丁忠兵;;略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基于玉树抗震救灾实践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蒋星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J];贵阳文史;2011年04期
4 李桂红;;试论网络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5 ;心中的颂歌[J];兵团建设;2011年Z1期
6 杨冠兰;;转型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J];南方论刊;2011年08期
7 蔡天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代山庆;;试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人民性[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9 张春梅;刘艳萍;闫晓荣;王玉芬;李海丰;云秀清;;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笔谈)[J];阴山学刊;2011年03期
10 李君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J];决策与信息;2011年07期
11 韩强;;十年来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探索;2011年03期
12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知识小测验(三)(党章专题)[J];老同志之友;2011年11期
13 邓泽村;林振东;;古田会议精神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4 肖东;;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轨迹和基本经验[J];宁波通讯;2011年11期
15 李升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构建[J];理论学刊;2011年08期
16 赵天益;;光辉的历程——祝贺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J];兵团工运;2011年06期
17 ;世界华商寄语中国共产党[J];侨园;2011年07期
18 华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答案[J];时事报告;2011年06期
19 王男;;浅析创先争优活动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20 ;新书快报[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生;;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因素分析[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2 魏春洋;;三代领导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贡献[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3 石建国;;全球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考量因素[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4 任国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5 周念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6 史艺军;;城市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陈冬生;;腐败对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8 黄生成;;论和谐文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许叶萍;杨瑞萍;;执政能力内涵初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道久;;规范党和人大的关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公共财政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宋林霖;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袁敬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厉有国;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6 王立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黄爱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霍毅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杨绍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义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晨;论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及实践意义[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长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守宏;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冯波;论新世纪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拓展[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杜井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郝勇;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科欣;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理性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珊;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发挥的制约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刘明;和谐社会建设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谭小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系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振东;按照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N];贵州日报;2006年
2 贺朝霞 单冠初;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全球视野[N];解放日报;2006年
3 梁妍慧;执政党建设的新任务[N];学习时报;2006年
4 李辉;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N];丹东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曹建文;执政能力日渐增强 执政水平不断提高[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陈思侠;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三次代表大会[N];酒泉日报;2011年
7 覃匡龙;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也是反腐败的需要[N];检察日报;2004年
8 记者 张宾 马季;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机关工作[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9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N];广西日报;2006年
10 刘先春;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N];甘肃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