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合校进程中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摘要】:
200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对今后若干年新疆的双语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文件中,民汉合校政策被作为加强双语教学的具体措施得到了强调与重视。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对自治区2号文件进行贯彻与落实,全疆各地双语教学及民汉合校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民汉合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形式,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为民汉教师创造一个相互沟通和交流的环境,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促进民汉教师的专业发展。鉴于此,本研究以M中学为个案,运用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民汉合校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考察M中学在合校过程中民族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状况、分析民族教师实现其专业发展的途径以及影响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进一步促进民汉合校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讲述了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调查点的概况。
第二部分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整理和归类出民族教师在民汉合校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其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一)教学态度的变化;(二)教学观念的变化;(三)学习需要的变化;(四)专业知识的变化;(五)反思能力的变化;(六)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合校进程中促进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式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从制度层面、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对影响民汉合校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阐述。
第四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制约民汉合校进程中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