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混班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认同的纽带和民族团结的基础。对于新疆全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的教育改革而言,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语文课程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存在。通过调查及了解,新疆W市X中学自2018年秋季开始,该校对初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按照学生各成绩段的比例以及一定的民族构成比例,将学校所有班级打碎重组,统一编班,实行混班教学模式,使各民族的学生都在相同的班级中共同学习、生活及成长。该校率先使用混班教学的模式,不仅杜绝了学校分设尖子班、普通班的现象,使学校绿色、均衡地发展;也体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然而,混班教学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与变数,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因为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是存在差异的,而且在混班教学背景下这种差异会更加明显、突出。当然,不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征、心理特征也不容忽视。写作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能检验学生规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因此,笔者以此为契机,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等方法,对该校混班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展开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混班教学背景下该校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写作态度,写作存在的困难较多,写作较随意且缺乏规范性;教师自身对写作教学存在偏见,写作及阅读量较少;写作课基本没有立足于新疆混班教学背景下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接受程度及写作水平的差异而展开,显得随意且无序,写作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陈旧,学生写作全过程缺乏有效指导,写作评改环节不尽人意。分析表明,该校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写作功利性、目的性较强,混班教学背景下学生语文基础、国语水平及思维认知模式并不一致,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且尚未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缺乏正确的写作教学观念,自身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写作课程实施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立足于该校混班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重组”写作教学的同时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主要运用过程写作法,设计了一种“折中”的且易于操作的的写作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写作前期、写作中期及写作后期展开全方面指导,既解决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又能关注到学生的个性问题,给予不同语文基础的全体学生充分的关注与引导来“改变”混班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困境。本研究意在通过改善当前该校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为新疆混班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改善新疆混班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和为新疆各民族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促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
|
|
|
1 |
张淑霞;;浅谈如何发挥主题墙的教育作用[A];《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年7月)[C];2018年 |
2 |
陈玺玉;沈芳;梁英子;李勤新;罗宓;唐云峰;;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C];2017年 |
3 |
卢平;陈志超;桂婷婷;李冰;;小组合作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年 |
4 |
项春燕;解少慧;席秀梅;;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年 |
5 |
丁万洁;张华;刘莹;段秀娟;王顺萍;;“教学做一体化”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C];2016年 |
6 |
罗瑞国;杨贵科;刘海花;董国香;;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辩证分析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年 |
7 |
顾凤升;许绵绵;李光兰;王晓;顾盼;;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暨第十四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编(议题二:课堂创新方式探索)[C];2018年 |
8 |
詹德强;余向军;谢小高;向仕庆;周相红;;《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C];2017年 |
9 |
季美玲;李文清;黄小娟;沈君香;;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C];2017年 |
10 |
张洪波;许国峰;萧海波;关荣欢;;体育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对促进教学的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C];201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