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爱丽丝·默多克《沙堡》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张奇梅  
【摘要】:爱丽丝·默多克的《沙堡》围绕“婚外恋”线索,展现了主人公莫尔夫妇异常丰富的婚姻伦理图景。本论文以《沙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解读《沙堡》,拟复原小说的“伦理场”,透视小说的主要人物在特定伦理情境下所面临的伦理困惑与伦理选择,同时剖析小说复杂伦理关系中不同的伦理选择范例,还原其伦理选择过程,分析其伦理选择动机,揭示不同伦理选择背后的道德取向。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爱丽丝·默多克及其创作,梳理文学伦理学理论构架,综述国内爱丽丝·默多克创作研究现状。正文主要从生存伦理、情爱伦理、《沙堡》中爱丽丝·默多克的伦理建构三个方面对《沙堡》进行伦理学的阐释与批评。本论文认为,《沙堡》关注个体的存在状态,思考了人类存在的多种可能性。通过主人公莫尔面对家庭、职业、爱情之间的艰难选择,处于两难的生存伦理困境中,其斯芬克斯因子,即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激烈交锋,最终莫尔选择回归家庭,实现了主体与生存环境的平衡。同时《沙堡》也重点关注了婚姻爱情伦理,从婚姻生活中莫尔夫妇身份的迷失,到莫尔陷入与雷恩的婚外恋情,再到莫尔回归家庭,既展现了主人公在家庭伦理责任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也思考了和谐婚姻爱情伦理中家庭伦理责任与爱情关系的理想状态。爱丽丝·默多克通过对现代人生存伦理与情爱伦理的关注,建构了其极具前瞻性的伦理秩序,提出了以成为“完整的人”、“爱情至上”、“人伦责任”为关键词的伦理秩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龙云;;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2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3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4 乔国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管见[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5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6 陈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看《紫颜色》中的两性关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7 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8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谢素霞;;《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1 修树新;刘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状和走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12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13 田俊武;;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14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2013年10月25日—27日中国·宁波)[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1期
15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2期
16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3期
17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4期
18 亓超;;文学伦理学视角下《好工作》中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年34期
19 黎进深;;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作家;2014年12期
20 徐燕;溪云;;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局面和生命力——“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尹根德;阮小娟;覃玖英;;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詹姆斯·赖特诗歌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文学伦理学视阈下《更庄严的大厦》中西蒙的伦理悲剧[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园园;《月照不幸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东晓;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看《沉没之鱼》[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苑;伦理缺位与人性迷失—《换位》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任彦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广西大学;2015年
6 刘茜茜;从迷失到回归—《三个六月》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肖丹;《群山回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8 杨佳宁;《华伦夫人的职业》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奇梅;爱丽丝·默多克《沙堡》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10 殷小翠;《只争朝夕》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郝日虹;文学伦理学批评打破固有思维定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8年
4 车凤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特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朱宝荣 丁曦妍;面对动物的伦理困惑[N];文艺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