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现金流预测对应计质量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

杨帆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提高,投资者对预测性信息的关注逐渐增多,分析师发布的盈余预测信息便成为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未来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中介功能越来越重要,因此盈余管理的重心也开始逐渐转移。已有的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盈余的持续性以及反应系数方面,较少从现金流特别是分析师对经营现金流预测方面来研究盈余管理。 因此,本文将从现金流预测出发,在分析阐述应计质量和盈余管理己有的理论基础上,试图对其中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找出异常应计项目及其他异常项目的总体指标;其次依据其理论基础,总结应计项目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评价标准;并以现金流预测作为参照,采集2007-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双重差分模型为起点,主要对比不同公司现金流预测前后的盈余管理方式,以及同一公司现金流预测前后的盈余管理方式的转变,并对其做基于我国经济环境特点以及适应我们研究目标的修正与扩展。另外也选用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来识别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可操纵性应计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并对其进行t检验。最后,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特色设计出盈余管理综合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证实在现金流预测数据公布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由应计项目操控转向真实盈余操控的盈余管理行为,应计质量随之提高;也说明分析师对现金流的预测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遏制作用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松奇;高广春;史文胜;;结构金融产品系列讲座(摘登)——公司证券化中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及其偿付能力[J];银行家;2008年10期
2 汤究达;;企业现金流预测指南[J];中国总会计师;2006年02期
3 刘亚峰,韩金仓;软件项目成本收益评估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王伟红;赵息;黄建通;;建筑项目建设期现金流预测:基于移动权重法的新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08期
5 严林娟;;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7年26期
6 杨芳;赵学彬;;盈余管理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7 郑庆华;刘亚军;;基于DKW扩展模型的盈余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30期
8 王碧红;企业盈余质量探析[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周涛;;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来自上海A股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3期
10 张莉;;我国上市公司基于关联交易的盈余管理方式及治理[J];价值工程;2011年16期
11 张毅;刘益平;;“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9年01期
12 林葱;;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现金流预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13 曲松涛;洪有会;王晓鹏;;现金流预测在医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8年12期
14 张亮;;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方法研究——沪深A股2007债务重组经验数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0期
15 余德君;王仁平;;浅议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盈余管理方式[J];财经界;2007年06期
16 胡晓辰;林秀媛;陈燕;;新无形资产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软件上市公司为例的个案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32期
17 胡腾阳;;上市公司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所得税关系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8 刘晓;;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经济管理;2001年23期
19 王婷;戴蓬军;安晓峰;;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15期
20 雷光勇;张引;金鑫;;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行为变迁与盈余管理幅度[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和辉;;约束机制、IPO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倾向与经济后果[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陈小林;孔东民;王玉涛;;事务所规模、可操控应计额与股票的知情交易概率[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健;刘斌;;应计异象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曾振;张俊瑞;于忠泊;;机构投资者能减少应计异象吗?[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晓苏;张继袖;唐洋;;控股股东与应计质量——基于双向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6 边泓;;投资者对操控性资产减值的识别及其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从启发式认知角度解释“应计异象”[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模荣;;上市公司IPO后业绩滑坡成因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建伟;郑瞳;;CFO性别与应计盈余质量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宋玉;唐婉虹;燕紫;;政治联系提高抑或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基于应计质量和盈余反应系数的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武纬;童云海;唐世渭;;ETL在保险现金流预测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A];第二十四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博;应计异象:存在性与成因[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王鸿;应计质量与资产定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宇凌;中国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桦;应计质量、审计师聘任与审计师决策[D];复旦大学;2010年
5 顾振伟;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韩慧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D];吉林大学;2007年
7 Muhammad Awais Gulzar;公司治理特征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颖;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张雪娥;公司信用内部性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子余;盈余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现金流预测对应计质量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2 和辉;IPO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经济后果[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李惠阳;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4 秦海映;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许蕊;中国企业的盈余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黄凌燕;盈余管理与企业成长能力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贻玲;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现金流模拟模型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8 罗勇;A银行现金管理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郭蓓丽;应计利润、应计质量与资产收益[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魏乐;基于管理层收购的盈余管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涛 刘宪银;个人所得税应计算“生活成本”[N];华夏时报;2002年
2 沈富荣 王泽华 刘文雯;受托机构风险不容忽视[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程春红;进退两难的博弈[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4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 梅海洋 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 蒋冬英 河南省修武县人民法院 张保华;“逾期付款违约金应计算到何时”专题讨论[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曾进 陈挺;应计未计扣除项目的税务处理[N];中国税务报;2010年
6 山东省惠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张玉江 李文彬 王大鹏;以机制和人员为保障化解非应计贷款[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7 郭建华;固定资产折旧的几个问题[N];中国财经报;2001年
8 中信证券 苗嘉;资产证券化产品该如何定价[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人民法院 吴朝晖;要重视违约金的约定性和赔偿性[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孙茂竹 李飞扬;固定资产折旧核算[N];中国财经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