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实证研究

曾焱鑫  
【摘要】: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企业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定位过低、技术落后,内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正确并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通常是由企业内部专门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提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组织行为日益受到严重冲击,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为重整组织和改造流程,逐渐将一些非核心业务或非专长领域外包,比如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包作为内部审计发展过程的一个新动向,是公司理性选择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组织之间的竞争。正确看待内部审计外包,有助于内审作用的最大发挥。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析,同时从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理论探讨。第三部分,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交易费用理论,从资产专业性、资产重要性、交易频率、环境不确定性和行为不确定性五个衡量维度提出假设,并构建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结构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出问卷调查具有较好的结构维度和较高的信度结论。然后根据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示所有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回归模型总体也通过F检验。其中资产专业性、资产重要性和交易频率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比较显著,呈负相关。第四部分,总结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现状并得出初步结论,并对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独立性和外包决策标准做了进一步讨论,提出了外包的政策和实务建议。第五部分,提出论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等问题。 本文研究内部审计外包问题,不是为了削弱或取代内部审计,而是考虑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资源的结合来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制约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皮学新;;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2 肖竞;;IIA在维也纳举办2011年全球论坛[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6期
3 ;动态[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8期
4 曲云翚;;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发展策略[J];中国审计;2010年05期
5 崔勇;;如何提高国企内部审计质量[J];理财;2011年08期
6 王群;尹贻林;;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经济学思考——从交易费用角度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J];项目管理技术;2005年02期
7 梁鹏飞;;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J];西部资源;2011年01期
8 ;向党说说心里话[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6期
9 薛驰宇;;职业化教育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文化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6期
10 庞舒雅;;试比较马克思的流通费用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11 胡乐水;;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01期
12 王露易;;鄞州区内部审计尝试预算编制情况审计取得实效[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6期
13 吴涛;;交易费用理论视角下的农超对接模式分析[J];南方论刊;2011年07期
14 唐晓霞;;从四个方面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J];中国审计;2010年17期
15 王英;;论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7期
16 马艳红;陶玉娟;;浅析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差异[J];财务与会计;2011年06期
17 王丽艳;;浅议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18 董世利;;论我国内部审计现状与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1年18期
19 徐燕;;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20 蔡媛雯;;完善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光荣;;会计舞弊和内部审计对策——浙江宁波内部审计案例分析[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舞弊的防范与检查”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2 邵来吉;廖先平;王青松;李萍;;商业银行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在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3 段业双;段芳芳;;内部审计在舞弊防范中的责任与作用[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4 胥怀生;苏斌;游睿;;四川省电力公司经验交流材料——关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考[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5 王永华;;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现实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功;;关于电力体制改革中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守海;;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北京市朝阳区审计局课题组;赵燕川;张延军;;由A公司内部审计转型引发的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思考[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9 翁爱金;;煤炭企业加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看法[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广州市公安局课题组;;强化内部控制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基本保证[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恒;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刘天祥;中国专业市场的演进[D];湖南大学;2007年
3 郭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杨洵;企业集群的生成及其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潘世炳;中国城市国有土地产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马军;基于虚拟企业模式的我国运输代理业合作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7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小斐;企业合约的经济学思考与统计学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
9 庄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有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喻卫斌;基于不确定性视角的网络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焱鑫;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2 黄秋菊;基于公司治理需求的内部审计服务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3 张丽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温鉷;我国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瑾;构建以内部审计为基础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姜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7 杨柳;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及定位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8 王创;价值链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陈寒;安防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王改娣;河南网通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丽辉;内部审计查出损失浪费420亿元[N];人民日报;2005年
2 张馨月;李金华:内部审计定位“管理+效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记者 冯蕾;内部审计五年查出损失浪费金额420亿元[N];光明日报;2006年
4 张晓松;审计署表彰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个人[N];中国税务报;2008年
5 ;《锦州市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点[N];锦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许亦闻;认清形势 推动内部审计向纵深发展[N];中国审计报;2007年
7 张红珍 于向东;浅析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N];中国审计报;2005年
8 于恒云;内部审计如何为现代企业制度服务[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许翠娥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审计局);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些探讨[N];中国审计报;2007年
10 柴;央企将建独立内部审计机构[N];中国财经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